-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6年初以来国际油之现况-国际经济情势双周报-中华经济研究院
PAGE 2 國際經濟情勢雙週報 第 1603 期
國際經濟情勢雙週報 第 1603 期 PAGE 1
2006年僅過不到三分之一的時間,國際油價就已成為全球最受到矚目的焦點,包括世界經濟論壇(WEF)、國際貨幣基金(IMF)、七大工業國家(G7)和其他重要的國際組織和機構都將油價視為影響全球經濟成長的重要變數。紐約商品交易所(NYMEX)和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IPE)的原油期貨價格在2006年4月中旬雙雙突破每桶70美元的大關,其中紐約商品交易所輕甜原油期貨在4月21日盤中一度達到每桶75.35美元的高點,更是吸引全球多數人的目光,高油價對經濟成長和消費物價的影響也再度成為全球所討論的話題。
高漲的油價為看似2006年看似樂觀的全球經濟發展投入不確定的變數,IMF因而對高油價所可能造成的全球經濟失衡現象提出警告,並認為其為當前全球經濟所面臨最大風險。本文首先將針對國際原油市場在2006年前四個月的上漲情況及其原因進行回顧,進而探討國際油價在2006年下半年的走勢展望;進一步高油價持續所帶來的影響與檢視高油價所可能造成的全球經濟失衡現象,最後為結論。
壹、專題分析
2006年初以來國際油市之現況、展望及影響
鄭柏舟 中華經濟研究院國際經濟所輔佐研究員
一、2006年年初以來國際油市之發展現況
國際油價在2006年的前四個月呈現一路震盪走高的走勢,詭譎多變的國際政治情勢與全球經濟的強勁成長不但推升油價續創新高,更增添未來的油價走勢的不確定性和預測的困難度。
(一)2006年年初以來國際原油價格走勢
2005年8月國際油價受到卡崔娜颶風重創墨西哥灣區產油區的影響,美國紐約指標性原油期貨價格在8月31日盤中創下每桶70.85美元的歷史天價,國際間一時彌漫在石油危機重現的緊張氣氛當中。但出乎多數人的意料之外,每桶70美元以上的高價在2005年僅僅維持半天即開始回跌,第四季的國際油價也維持弱勢的格局,市場因而開始出現自2002年開始的這波國際油價多頭走勢已走到盡頭的說法。
然而,2005年第四季回軟的國際油價在2006年開春即呈現大幅上漲的局面,紐約原油期貨由2005年底的每桶60.14美元一路上揚,並直逼70美元大關。油價上揚原因主要是受到地緣政治不穩定的因素影響,包括俄羅斯與烏克蘭的天然氣爭議、以色列總理夏隆病危、伊朗核子危機擴大、伊拉克境內衝突不斷、奈及利亞國內政局不穩和罷工風潮再起,以及恐怖組織表示將再起攻擊等因素。在接踵而來不利消息影響下,1月紐約指標油價近月期貨價格每桶最高達到68.35美元,逼近2005年卡崔娜颶風時的歷史新高。
高漲的油價自1月底時開始回穩,2006年2月在地緣政治的不確定因素逐漸降溫下,加上美國原油及原油庫存水位上升,使得市場對於供需失衡的疑慮暫時舒緩,而石油輸出國家(OPEC)並未作出減產決議,更有助抵消伊朗緊張情勢所引發的衝擊,國際油價自2月初開始即呈現下滑的走勢,並再度跌破每桶60美元的關卡價位。
不過,自2006年3月中旬開始,隨著美國能源部所公布的庫存資料顯示汽油存量持續下滑,加上奈及利亞的動亂與伊朗核子危機的衝突逐步升高,油價開始一路走揚。4月17日,NYMEX輕甜原油近月期貨首度站上每桶70美元的價位,收在70.4美元歷史天價。4天之後,4月21日,油價更上攻至每桶75.17美元的新高。先前多頭走勢到盡頭的說法至此也不攻自破。(參見圖1)
圖1 WTI原油近月期貨價格走勢(2004/1/5-2006/4/21)
年/
年/月
資料來源:美國能源資訊署(EIA)。
(二)影響2006年年初以來國際油價走勢之因素
造成2006年前四月國際油價維持在高點的因素大致上延續2004年和2005年油價上揚的結構性和季節性因素。事實上,過去兩年影響油價的供需結構性的因素部分已逐步獲得改善,如新的原油產能的開出等,但其程度還不足已造成國際油價快速回穩,更何況石油市場仍許多新的事件和影響變數不斷發生,對油價形成強大的上漲壓力。簡單歸納影響2006年國際油價變動的原因如下:
1、地緣政治不穩造成供給短缺疑慮
無疑地,全球主要產油地區的政治情勢不穩是造成國際原油價格在2006年前四個月急速飆升至超過每桶70美元的最主要因素,其中又以伊朗和奈及利亞的影響為最甚。針對2006年影響國際原油價格產油國家和事件說明如下:
(1) 伊朗:伊朗自2005年中大選後,保守派新政府與歐美各國關係一直不佳,其在2005年底堅持重啟核子研究計畫,並抗拒國際原子能總署的檢查,因而引發歐美國家的嚴重關切。2006年初,伊朗宣佈恢復濃縮鈾的研究工作更使其與歐美國家關係降至冰點,其中美國政府更不排除對伊朗進行經濟或是軍事制裁的可能性。由於伊朗目前為全球第四大石油生產國與輸出國,每日產量高達380萬桶,占全球需求近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