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学者吴虞的“朋友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另类学者吴虞的“朋友圈”   民国时期的四川国学学界,活跃着一位有些另类的学者。他因受到胡适、陈独秀等著名学者的吹捧而名噪一时,也因人格的缺失而备受诟病,他就是吴虞。   吴虞这位一度被四川学界看做“士林败类”的离经叛道之人,是一位不合时宜的人,也是一位真正的孤独者。他与他人的相处,总是处在一种貌合神离的状态之中。他本人也似乎与时代的节奏完全不合拍。他跟自己的亲生父亲结下仇怨,以致父子两人不共戴天;他对自己的夫人、子女冷漠无情,以致女儿对他终身埋怨;他结交的朋友遍天下,但几乎没有几位能够真正成为他的交心者。他一辈子喜欢写日记,然而在日记里,他却记下了许多朋友生活之中不为人知的阴暗一面。凡是“有幸”进入吴虞的日记之中他的朋友,几乎都留下了不少非常尴尬的印记。   不过,在他的家乡四川,吴虞还是算结交了一群真正意义上的知心朋友。在民国初年的四川国学学界,吴虞与国学界“朋友圈”结下的友情,让他终身怀念和珍惜。   四川国学院学人构成吴虞的“朋友圈”   如今,互联网时代兴起,无论老少,在QQ群、微信群、人人网等新媒体之下,构筑着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然而,在民国初年的四川国学界,以四川国学院为平台所形成的“朋友圈”,也将川籍学人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这样一种“朋友圈”里面,学术交谊是学者们联络情感的主要方式。   在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之时,如何保存传统国学,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一直在传统国学方面有着深厚底蕴的四川学界更是如此。1912年元月,时任四川军政府长官的尹昌衡将原来的四川枢密院改为四川国学院,国学院聘请吴之英为国学院院长,楼藜然、曾学传、廖平、曾瀛、李尧勋、谢无量、杨赞襄、释圆乘为院员,也就是国学院的专任教师,这些人都是当时四川国学学界著名的学者。吴虞也应聘作为国学院的教师,与四川国学界学者建立起良好的师友关系。如今四川国学院旧址已不复存在,但其所在的街道以国学巷命名沿用至今。随着国内时局的变动,国学巷旧址后来逐渐创办了医学院。抗战时期,国内包括协和医学院在内的几所著名医学院内迁至成都华西坝,实行联合办学,一时医学大师云集,名家荟萃。1946年,在国学巷旧址建立了华西协和大学。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接收华西协和大学,更名华西大学,后又陆续更名为四川医学院和华西医科大学,一直是国内著名的医学教育机构。2000年,华西医科大学与四川大学合并,更名为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   在民国初年,四川学界最有名望是一个被当时的士林称为“五老七贤”的社会群体。“五老七贤”在四川地区极有社会地位,他们不仅国学根底很深,而且社会影响力也很大。近代四川很多社会矛盾的解决和军事行动的发生,都往往需要依靠“五老七贤”出面进行调停。所谓“五老七贤”其实是个泛指,并非只有十二个人,其中的主要人物有赵熙、颜楷、骆成骧、方旭、宋育仁、庞石帚、徐子休、林山腴、邵从恩、刘咸荥、曾鉴、吴之英、卢子鹤、文龙等人。以“五老七贤”为代表,在民国四川学界形成较广泛的学术交际圈。国学院教师骆成骧、宋育仁、吴之英名列其中,提升了国学院的声望和地位。   吴虞在与四川国学院教师日常交往中,不仅建立良好的私人友谊,也促进自身学术观点的发展与更新。同时,“五老七贤”因各自所受的教育和家庭背景差异,诸如像宋育仁、吴之英等人,他们对待新文化和西学是持包容态度的,这对吴虞的学术思想影响很大。   父子般的交往:吴虞与廖平的友谊   被胡适称赞为“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的吴虞,他与四川国学院教师廖平、刘师培、谢无量、吴之英等人均有良好的私人友谊,建立起稳固的“朋友圈”。吴虞本人也以兼职教师身份在国学学校任教,不定时给学生上课。在日记里,吴虞记载了不少他和国学院教师交谊的内容。从吴虞在国学院的“朋友圈”,可以窥见民国初年,四川国学学者之间社会交往的面相。吴虞和国学院教师的交往不仅涉及学术交流,也包含家庭、社交等诸多方面。   廖平与吴虞的私人友谊源于清末,两人均受到四川提学赵启霖的打压。赵启霖在翻阅成都各学堂讲义时,看到廖平所讲的经学离奇怪诞,他立即饬令该学堂辞退廖平,并要求“省内各学堂不得传阅廖平讲义”。但廖平在学界已经很有名望,从外省来川任职的赵启霖,此举遭到学界的反对。受到打压的廖平反而获得了更好的教职,他从九峰书院的山长转任安岳教谕。四川存古学堂创办后,廖平随即进入学堂任教,教职和教学平台皆不断趋好。吴虞却被四川学林斥为是一个狂妄悖逆的人,他们要求时任四川总督的赵尔巽对吴虞进行严惩,称“尊孔谕旨尚所不遵,何况学堂规则!若此人滥充教员,学生流失,讵堪设想?”   如果说廖平的讲义内容只是违背学堂规则,那么吴虞不尊孔的行径,在四川学界看来就已经是悖逆行为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反而使廖平和吴虞两人成为关系友善的学友。   1910年,吴虞跟父亲关系恶化并公然决裂,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