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伊瑟尔空白理论与中国文论中空白观对比研究
伊瑟尔“空白理论”与中国文论中空白观的对比研究
摘 要:空白理论涉及艺术创作、艺术欣赏以及艺术批评,因此,中西方文论家都把空白看做为一个极为重要的美学概念,具有很高的美学意义与价值,但二者在形成背景、内在含义、审美功能、适用范围以及在文本内运作的机制等方面都存在差异,通过比较,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空白范畴的意义和内涵,对比中西文化背景中的文艺思想及观点的特性与共性,吸收各自的优点,丰富“空白”的内涵。
“空白”这一术语是波兰现象学家罗曼?英伽登首次运用于文艺理论当中的。接受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沃尔夫冈?伊瑟尔在他的《本文的召唤结构》一文中明确提出了“空白”概念,并深入研究了作品意义与空白之间的关系。“空白”,根据伊瑟尔的看法,是指文本中没有实写出来的或者没有明确写出来的东西,是文本中已经实写出的内容对读者所提示或暗示的部分。而在中国,“空白”这一概念自古就有,指的是由实境所引发拓展出的审美想象空间,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审美理想、生命体验和形而上的追求。伊瑟尔的“空白理论”与中国古代文论中的空白观,各自存在于中西审美文化之中,下面就二者的形成背景、内在含义以及审美功能3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比较。
一、形成背景的不同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空白”本质上是一个哲学问题,其起点来自道家“有无相生”的宇宙观,这里,艺术的“空白”与宇宙的“空无”是相通的。老子云:“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道家首次明确了“无”的存在与作用,并将这一认识融入到艺术领域里。宇宙万物根植于超乎形迹的“空白”或“空无”,艺术美以及艺术创造也根源于此。文学理论中实境与“空白”的关系实际上也即是道家哲学中的“有”与“无”、“实”与“虚”在文学创作及文学艺术中的体现。魏晋玄学的“贵无”思想又促进了文艺创作者及理论家对艺术空白的自觉追求。玄学家们认为,仅靠语言文字是不能完全阐明作为世界本源的“无”的,所谓“言不尽意”。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语言不能尽意,可以用空白代之尽意,触发读者的想象,做到得意而忘言。禅宗“顿悟”的思想进一步促成了艺术空白观的发展与成熟。顿悟,指在一念之间心灵的意会,这与艺术思维有相通之处,艺术强调直觉的感悟。严羽的“妙悟”说、钟嵘的“直寻”说都意在艺术创作直接得之于作者的内心,赋予艺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审美特点,形成了追求空明意境、味外之旨的“空白”结构。
在西方传统文化中,哲学思考的核心范畴是“有”,即物质与实体,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空白”并没有广阔的存在空间。直到19世纪,具有浓厚东方色彩的“虚无”说被引进西方哲学界。到20世纪,叔本华、尼采等哲学家开始接受并传播“空”“无”的思想,存在主义的创始人海德格尔就尤其推崇老庄学说。在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历程中,对文学意义的研究视角经历过3次转变,即由一开始关注作品与世界的关系,后来转向重视作家与作品的关系,最后转向研究作品本身。到20世纪60、70年代,各种形式主义文论流派相继衰落,文学研究的重心开始转向对于读者接受过程的研究。以伊瑟尔与姚斯为代表的文学接受理论把历来被文学理论所忽视的读者因素引进了文学理论研究的视野中。在研究文本与读者的关系的过程中,伊瑟尔明确且全面地阐述了他的空白理论,提出了“空白”“隐含读者”“召唤结构”等一系列著名的概念。
二、内在含义的对比
中国的空白观的形成离不开道教与禅宗文化的影响,其深层内涵指向古代哲学的空相,其主要关注“艺术创作者的创作状态,思考的侧重点是空白与人的精神世界的关系,要解决的是作者如何以虚静的状态进入创作,并达到南朝画家宗炳提出的‘澄怀味象’‘澄怀观道’之境界,以创作出空灵的艺术作品,描写重虚实、露藏、疏密的关系,这是因为中国哲学把宇宙看成是一个有机的生命整体。”[1]因此,中国的空白观是以营造艺术的空灵境界、达到天人合一为旨归的。这里的“空白”不是绝对的虚无,是由实境生发虚境。首先,空白之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形象。艺术家凭借着天赐的禀赋,感受到宇宙的生命节奏,这种心领神会又通过各种具体的艺术形式具象化,构建出充满意境的象外之象;其次,空白之中气韵生动。宗白华说,中国艺术的虚与空,“不是死的物理的空间间架,俾物质能在里面移动,反而是最活泼的生命源泉。一切物象的纷纭节奏从他里面流出来!”[2]“空白”是一种活泼泼的生命节奏。“中国画家面对这幅空白,不肯让物的底层黑影填实了物体的‘面’,取消了空白,像西洋油画;所以直接地在这一片虚白上挥毫运墨,用各种纹式表出物的生命节奏。”[3]最后,空白之处意蕴深远。艺术表现无法涵盖全部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情感,所谓“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而“空白”的运用正可以解决这一矛盾,苏东坡诗云,“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标准图集-10J301-地下建筑防水构造.pdf VIP
- 2025辽宁丹东市元宝区社区专职工作者招聘23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第14课+明清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中职专用】《中国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pptx VIP
- 文明交通,携手共创——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班会-【中职专用】主题班会课件.pptx
- 2024年中国老年人听力损失与助听器应用调研报告.pdf VIP
- 防范酒驾醉驾及黄赌毒.pptx VIP
- 2021年:历年人大附中新初一分班考试数学部分真题.pdf VIP
- 建设单位风电项目专业标准清单.docx VIP
- CJJT261-2017 城市照明合同能源管理技术规程.docx VIP
- GB+39800.1-2020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 第1部分:总则.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