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统徽商茶叶科技举措及效果
传统徽商的茶叶科技举措及效果
摘要传统徽商四处经营茶叶,对我国茶叶流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在茶叶科技方面进行创新,因而催生了世界著名的祁门红茶。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传统徽商固步自封,与国外快速发展的茶叶科技相比,落后茶叶科技使得茶叶经营走向江河日下的颓势。
关键词传统徽商;茶叶;科技创新;启示
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6-0270-02
传统徽商,指的是旧徽州府籍(歙县、休宁县、婺源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的商人或商人集团,作为中国商界的一支劲旅,曾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葡萄牙、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其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都是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因而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茶业在其经营行业中,曾一度超过盐业,成为最重要的支柱行业。
1徽州历史悠久的茶叶贸易
传统徽商的家乡徽州,很早就已有茶叶贸易。唐代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著名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诗吟:“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诗中所说的“浮梁”,在今天归属江西省景德镇,但在唐代则属于徽州。诗句表明,徽州在唐代就是茶叶的集散中心,茶叶贸易非常兴盛。唐宣宗年间(约公元850年),歙州茶叶销往关西和山东,每年的销量“其济于人,百倍于蜀茶”。歙州司马张途在咸通三年(公元862 年)著《祁门县新修阊门溪记》,内载“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由是给衣食、供赋役,悉恃此”。可见在9世纪中叶,祁门就有商人经营茶叶。五代十国时,祁门、歙县、婺源的茶叶,销往梁(今陕西南郑)、宋(今河南商丘)、幽(今北京大兴)、并(今山西太原)诸州,“数千里不绝于路”。
徽州山区也盛产名茶,尤以休宁、歙县所产松萝茶最受消费者欢迎。宋元以来,徽商就已开展以茶易米活动,以补当地粮食不足。明清时期,徽州茶叶的销售大增。于是茶叶贸易遂成徽商经营的“巨业”,出现了不少“世守其业”的专业茶商。难能可贵的是,明清时期,传统徽商在茶叶贸易过程中,对制茶工艺大胆创新,为徽州地区茶叶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2茶叶科技创新催生世界著名的祁门红茶
安徽祁门红茶,简称祁红,是我国传统红茶的珍品,是中国十大名茶中唯一的红茶,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色艳”四绝驰名于世,与印度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乌伐红茶并称为“世界三大高香红茶”。祁门红茶是传统徽商茶叶科技创新催生的成果。
据史料记载,清代光绪之前,祁门一带只盛产与六安茶相仿的绿茶(“安绿”)。徽州黟县人余干臣,由福建罢官回原籍经商,在至德县尧渡街设立红茶庄,仿“闽红茶”制法,开始试制红茶,所制红茶品质超群出众,因而产地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声誉越来越高。在他的带动下,附近茶农纷纷改制,逐渐形成祁红产区。1876年,余氏又先后在祁门西路镇、闪里设红茶分庄,从此祁红为世人所知。
当然,祁红的问世还有一种说法,不过是将其归功于另一个徽商――胡元龙。胡元龙(1836~1924年),字仰儒,祁门南乡贵溪人。他轻功名重工农,自设“培桂山房”,垦山种茶,筹建日顺茶厂。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胡元龙请宁州师傅舒基立按宁红经验试制红茶,至光绪8年(公元1883年),祁门红茶终于研制成功,改写了清代光绪以前祁门不产红茶的历史。胡元龙因此成为祁红创始人,更有后人尊其为“祁红鼻祖”。同年,祁红进入国外市场,以紧细秀长的外形、红艳明亮的汤色、甘鲜醇厚的滋味、清鲜持久的甜香,尤以独具地域特色的“祁门香”载誉国际市场。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在当时英国上流社会流行的下午茶会中,祁门红茶因其独特的品质而享有“祁门香”、“王子香”、“群芳最”、“英豪”等美誉。每当祁门红茶新茶上市,英国人争相竞购、品饮,他们认为“在中国的茶香里,发现了春天的芬芳”。1915年,祁门红茶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主要出口英国、荷兰、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胡元龙进行茶叶科技创新得到的产品――祁门红茶,为其从事茶叶贸易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据说胡元龙为人急公好义,主持公道,济困扶危,威望很高。戊戌维新后,科举废止,然而祁门山区风气闭塞,无人兴办学校。胡元龙乃大力倡导,邀聚南乡人士,用经营茶叶的部分利润,于光绪30年(公元1904年)在平里创立梅南学校,开祁门办新学之先河。翌年,祁门县高等小学校,在其影响之下,亦筹创成立,其中的部分经费也主要来源于茶叶经营收入。
贵溪村四境皆山,胡元龙认为要改善群众生活,必须发展农业生产,开荒种地。当时荒山皆为祠会占有,胡元龙打破封禁条规,集合村中百姓,宣传垦荒的益处,签具公约,并带头垦山超过66.67hm2,种植茶叶、毛竹、杉树,村人群起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