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色定理获证历程及对图论的影响
【摘 要】通过回溯四色问题从猜想到定理的历史过程,揭示了简化思想在数学方法中的主导作用,最后简述四色问题对图论发展的影响,以对相关研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图论;四色定理;证明;图着色;拓扑图论
图论是组合数学的一个分支,是离散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图的理论及其在其他科学领域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受到数学界乃至科学界的重视。同其他数学学科相比,图论的历史虽不太久远,但是其内容的丰富、问题的难度、技巧的精湛及其理论的交叉融合,却是难以想象的。一个表述简单的问题,证明起来却有着意想不到的艰难。限于篇幅,本文简要论述四色问题从猜想到证明的历程,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1 早期历史
所谓四色问题,简单说就是,若给平面(或球面)上任意地图着色,使得相邻两区域不能用相同颜色,问是否四种颜色足够?此问题是刚从伦敦大学毕业不久的英国青年葛斯瑞(F. Guthrie, 1831-1899)在1852年的一个猜测。迄今为止,人们发现的第一个正式的文字记录是德?摩根在1860年4月14日写的一篇书评[6]。由于英国大数学家凯莱(A. Cayley,1821-1895)在1878年6月13日召开的伦敦数学会上当场发问,四色问题是否已被证明,从而引起了数学界极大的反响[1]。各国数学中心和主要数学杂志此后源源不断地收到四色问题的各种证明。
1879年,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数学毕业生肯普(A.B. Kempe, 1849-1922)首先给出了一个“证明”。11年后,即1890年,希伍德(P.J. Heawood,1861-1955)首先给出一个反例图(即希伍德图),指出了肯普证明的疏漏。四色问题又成了未解之谜!
尽管肯普和希伍德均未能破解四色问题,但是,他们二人均为四色问题的最终获证乃至图论的发展做出了早期贡献。进入20世纪,数学家研究四色问题正是沿着肯普和希伍德开辟的道路前行的:一方面是定性方法,主要围绕肯普提出的“肯普链”展开;另一个则是定量方法,即希伍德构造极小反例的方法。利用这两种方法,数学界开始的做法是对区域数目很少的地图验证四色定理成立,由少及多,然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能被验证四色足够的地图,其区域数目才增至40个!实际上,区域数越多,可能的构形数目也就越大,就越困难。到20世纪60年代,这种依靠扩充区域数目的推广尽管已推至100多个,但四色问题距离解决还差得很远。
2 1976年的突破
要想完整地证明四色定理,还需要引入新的概念,特别是可约化的构形,亦即把区域数多的问题简化为区域少的情形。20世纪70年代,德国数学家希什(H. Heesch,1906-1995)推测这种构形应该有个上限,并估计不超过10000个,这相当于说,要把情况细分到可以证明的地步,要大约10000种情况才行!这是一个大胆预测。这使他成为继肯普之后第一位公开宣称四色问题能够通过可约构形思想来证明的数学家。显然,构造如此庞大的一个集合并证明其中每一个元素都可约用手算太不现实,即使使用计算机,在当时也办不到!尽管如此,但这种试图用有限驾驭无穷的想法,却成为四色定理获证的一个关键思想。为了寻找不可避免集,希什引入了一种类似在电网络中移动电荷的“放电”思想,这一创新思想成为四色定理最终获证的又一关键。
正是在这个时候,阿佩尔(K. Appel, 1932-2013)和哈肯(W. Haken, 1928―)勇敢地接过来希什手中的“接力棒”。他们把研究重点放在调整放电法则而不是一味地扩充不可避免集中可约构形的数目。他们运用希什的思想,重点着眼于不可避免集中那些看上去不可能可约的构形,然后重新设计放电算法以排除这些特殊构形。1976年,他们由于找到了一种新的放电程序,利用“穷举检验”法分情况检查,筛选出1482种可约的构形,即分了1482种情况,借助IBM360计算机,运行达1200多个小时后,终于攻克了这个难题。《美国数学会通报》刊出四色定理获得计算机辅助证明的消息,轰动了当时整个数学界[2]。
3 1976年以后
在数学定理证明中,阿佩尔和哈肯史无前例地使用了计算机。人们为之震惊与欢呼之后,便是怀疑与非议。显然,四色定理的机器证明并未得到普遍认可。事实,其中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使用计算机的部分无法用手算核实;二是,应该用手算核实的部分因过于繁琐,无人能够独立完成。这些不太令人满意的地方导致人们对定理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甚至上升到了对数学证明含义的哲学探讨。然而,想必很多人还以为就只有这么一代证明吧。
3.1 再次机器证明(1994年)
第一代证明以后,数学家们并没有放弃寻求严格的数学证明,也因此推动了图论学科的发展,这也是为什么图论的大多数问题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地铁车站客伤处理.pptx VIP
- 2025活跃用户研究报告小红书平台.pdf VIP
- 丙烯腈催化剂产品技术标准要求2023年.docx
- 互联网传媒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小红书,头部内容社区.pdf VIP
- 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五年级全一册义务教育版(2024)合集.docx
- 小红书:高活跃度的生活分享社区,广告与电商业务加速推进-中信建投-202501.pdf VIP
- JTG-G10-2016 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pdf VIP
-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 地图的应用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doc VIP
- 三菱电梯调试员内部培训机密资料(1).doc VIP
- 校园超市经营投标方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