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脑室穿刺并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净化脑脊液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研究.docVIP

侧脑室穿刺并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净化脑脊液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侧脑室穿刺并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净化脑脊液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研究

侧脑室穿刺并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净化脑脊液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研究   [摘要] 目的 研究侧脑室穿刺并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净化脑脊液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60例脑室铸型出血患者进行侧脑室穿刺并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净化脑脊液治疗(联合治疗组)及单纯脑室穿刺引流治疗(单纯脑室引流组)的随机对照研究,以比较两种疗法治疗患者的死亡率、头痛消失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意识障碍消失时间及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率。 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死亡率、头痛消失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意识障碍消失时间及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均与单纯脑室引流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结论 侧脑室穿刺并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净化脑脊液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简单易行,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 脑室铸型 ;侧脑室穿刺引流术;腰大池置管引流术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8(c)-0020-03   脑室内出血(IVH)分为原发性脑室内出血(PIVH)和继发性脑室内出血(SIVH)两类。大多数IVH为继发性,与累及基底节和丘脑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有关[1]。IVH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急症,起病急骤,而脑室铸型出血病死率极高,无论保守治疗还是单纯脑室引流疗效均不理想。探讨如何对脑室铸型出血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一直为神经科医师最为关注的课题。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于2006年3月―2012年8月对60例脑室铸型出血患者进行了侧脑室穿刺并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净化脑脊液治疗(联合治疗组)及单纯脑室穿刺引流治疗(单纯脑室引流组)的随机对照研究,以比较两种疗法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单纯脑室引流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5~81岁,平均年龄58.1岁;其中60岁以上的18例,有高血压病史29例,糖尿病史7例,入院时嗜睡4例,浅昏迷10例,深昏迷16例;双侧瞳孔散大2例,单侧瞳孔散大4例。引流术距离发病时间:6 h内者5例,6 h~3 d者25例。原发出血部位:脑室3例,基底节区11例,丘脑15例,额叶1例;单侧脑室积血铸型21例,双侧脑室积血铸型9例,30例全部存在第三、四脑室积血。   联合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6~80岁,平均年龄57.6岁;其中60岁以上的19例,有高血压病史30例,糖尿病史8例,入院时嗜睡4例,浅昏迷9例,深昏迷17例;双侧瞳孔散大2例,单侧瞳孔散大5例。引流术距离发病时间:6h内者6例,6 h~3 d者25例。原发出血部位:脑室3例,基底节区12例,丘脑14例,额叶1例;单侧脑室积血铸型20例,双侧脑室积血铸型10例,30例全部存在第三、四脑室积血。   入选病例采用序贯设计,随机分组对照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的各项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材料   山东大正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颅脑外引流器(F10脑室引流管);北京万特福公司生产的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河南新乡市驼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型号:AS-E/S)。   1.3 治疗方法   1.3.1 常规治疗 包括管理血压,控制颅压,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营养支持,防治脑血管痉挛、感染、抽搐、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   1.3.2 脑室穿刺方法的选择 单侧侧脑室及第三、四脑室铸型者,可行铸型侧侧脑室额角穿刺血肿尿激酶液化治疗,无出血侧侧脑室行额角穿刺置管,排出脑脊液缓解颅内高压。双侧侧脑室及第三、四脑室均铸型者行双侧侧脑室额角穿刺置管血肿尿激酶液化治疗。若原发出血部位血肿较大,尤其是对第三脑室产生明显挤压的,同时对其行YL-1型单针穿刺引流。   1.3.3 治疗时间 发病后愈早愈好,以免加重继发损害,但对脑室内积血太多,脑室已经扩张,危及生命者,可立即侧脑室穿刺引流。先进行侧脑室和原发血肿的穿刺,等待颅压稳定后再做腰大池穿刺置管。   1.3.4 穿刺方法 根据CT片定位确立侧脑室前角或血肿穿刺点,穿刺点周围头皮常规消毒,穿刺点麻醉,头皮穿刺点与颅骨钻孔点错开1 cm,经皮钻透颅骨、硬脑膜达侧脑室额角,置入脑室引流管,抽吸出适量陈旧性血液,然后用生理盐水反复置换,最后注入尿激酶液3万u/3 mL,关闭脑室引流管3 h后再持续外引流。血肿应用YL-1型血肿粉碎针穿刺,经皮钻透颅骨及硬脑膜,拔出钻芯,插入塑料针芯,缓慢把微创针送至血肿中心,退出针芯,盖好盖帽,接好引流侧管,用5 mL无菌注射器轻轻地抽吸脑内血肿(应避免负压过大,以免再出血),然后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至引流液颜色转淡,注入尿激酶液3万u/2 mL,连接无菌引流袋,根据颅内压关闭引流管1~3 h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