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作用及应用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作用及应用
摘要:阐述玉米秸秆焚烧的危害,以及实施保护性耕作的目的和意义,介绍保护性耕作的作用、主要技术内容,分析实施保护性耕作的社会及生态效益,为在昌图县大面积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秸秆;保护性耕作技术;效益;秸秆焚烧
中图分类号:S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5)05-0001-02
昌图县位于辽宁省最北部,总人口103万,其中农业人口84万;区域面积4 324 km2,耕地面积26.7 万hm2;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花生等,其中玉米的种植面积在20万hm2左右,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75%左右。玉米密植技术的应用和玉米种植品种的更新,使玉米秸秆剩余量逐年增加,在缺乏有效的秸秆处理方法的条件下,大面积秸秆焚烧成为必然。在些情况下,在昌图县大力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势在必行。
1 焚烧玉米秸秆的危害
1.1 污染空气环境
玉米秸秆燃烧不完全会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及烟尘。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日光的作用下还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物臭氧等,使可吸入污染物颗粒物的浓度比平时高出1~3倍。当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引起人体咳嗽、胸闷、流泪,严重时导致支气管炎。
1.2 引发火灾
农村的村舍、林地离农田较近,玉米秸杆焚烧极易引燃周围的可燃物,危及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3 引发交通事故
露天焚烧玉米秸秆产生的浓烟,影响铁路、高速公路、公路上车辆的正常行驶,特别是焚烧现场附近的低洼路段能见度更是有限,对交通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1.4 破坏耕地土壤结构
在农田焚烧玉米秸秆,会杀死农田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使地下害虫的虫卵孵化速度加快。同时,焚烧玉米秸秆还可矿化农田土壤中的腐殖质、有机质,使农田土壤的碱性升高,自然肥力和保水性能下降,不耐旱。
1.5 造成资源浪费
昌图县每年的玉米秸秆产量约为286万t,而每年焚烧的玉米秸秆约140万t,相当于烧掉了70万t的标准煤。
2 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目的和意义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指利用作物收获后遗留下来的秸秆覆盖地表(覆盖率在15%以上),以减少风蚀、水蚀,提高耕地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种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土壤的风蚀、水蚀,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充分利用水资源,减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能够推动耕作制度的改革进程,提高粮食产量,实现种养结合、以地养地。
总的来看,大力推广和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改善现有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 实施保护性耕作的主要作用
3.1 减少水土流失
玉米秸秆覆盖地表后可以降低地表径流强度和径流量,从而减少地表的水土流失,改善耕地的生态环境。据测定,在0~150 cm土体内,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地块可多蓄水90~270 m3/667 m2。秸秆覆盖地表避免了阳光直射,减少了水分蒸发,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1%左右。
3.2 提高土壤肥力
据测定,玉米秸秆中的有机质含量为13%~17%。按秸秆还田0.4 t/667 m2计算,可增加有机质52~68 kg。长期连续实施秸秆还田,有机质可每年增加0.001 9%~0.003 3%,使土壤供肥能力逐步加强。
3.3 改善土壤物理性状
玉米秸秆还田后,土壤孔隙度一般增加3%~5%。土壤孔隙度增加后,协调土壤中的水、气、肥、热,渗水能力增强,保墒性能增加,因此抗旱抗涝能力大大提高。
3.4 优化田间生态环境
秸秆还田可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数量,肥土约增加50%,瘦土约增加2倍。农田覆盖5 cm厚的秸秆,冬天可提高地温0.2~0.5 ℃,夏天可降低地温2.5~3.5 ℃,提高土壤水分32%~45%,减少杂草24.9%~40.6%。
3.5 节本增效
减少生产作业工序1~4道,节约用工,降低生产成本。在秸秆还田的地块上施用化肥,肥效能得到有效发挥,使磷肥利用率提高25%~30%,氮肥利用率提?{17%左右。据调查,秸秆还田后的第一季作物平均增产7%左右。
4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内容
4.1 秸秆覆盖技术
玉米秸秆覆盖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或机械操作,把玉米收获后的剩余秸秆覆盖在地表。昌图县通常采用秸秆粉碎还田覆盖技术和留茬覆盖技术。全县的玉米秸秆产量大,全部还田不利于翌年春季播种,因此,用玉米联合收割机自带的粉碎装置和秸秆粉碎还田机作业后,用搂草机和打包机将多余的秸秆清理出去用于生活取暖、生物发电等,剩余被粉碎的秸秆直接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