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窑瓷器萱草纹刍议.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定窑瓷器萱草纹刍议   【关键词】定窑;瓷器;萱草纹   【摘 要】萱草纹是定窑瓷器代表性纹饰之一。定窑瓷器上的萱草纹模仿植物萱草的特征,有些与莲荷纹形成组合。本文以考古发现为基础,对定窑瓷器上的萱草纹进行了类型学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了此类纹饰的流行年代、对其他窑场的影响及与莲荷纹组合的原因。   宋代陶瓷、丝织、金银器、建筑彩绘中的花草纹样多运用写实手法表现,与自然物象相近,即所谓“生色花”。具体到定窑瓷器,《陶说》卷2引明谷应泰《博物要览》云:“定器有划花、绣花、印花三种,多因牡丹、萱草、飞凤三种,时造式多工巧。”[1]《景德镇陶录》卷6也载:“(定窑)土脉细腻,质薄,有光素、凸花、划花、印花、绣花诸种,多牡丹、萱草、飞凤花式。”[2]这些文献指出,萱草纹是定窑瓷器代表性纹饰之一。萱草是萱草科萱草属植物,又名“忘忧草”“宜男草”,其茎部较长,基部丛生,叶片细长、弯卷,花瓣细长、反卷,这些特征与定器萱草纹基本吻合,是界定萱草纹样的主要标准。本文以考古发现的萱草纹定器为基础,运用类型学方法,梳理、概括了定窑瓷器萱草纹的基本面貌,并进一步探讨了此类纹样的影响、流行年代及与莲荷纹组合的原因。   一、萱草纹定器的考古发现   萱草纹定器主要在河北曲阳涧磁村定窑址[3]以及宋、辽、金时期的墓葬、窖藏、城址、水井中出土(见表一、二),流布广泛,在内蒙古[4]、黑龙江[5]、辽宁[6]、吉林[7]、河北[8]、北京[9]、河南[10]、山西[11]、山东[12]、浙江[13]、江苏[14]等地均有发现。大多质量上乘,胎体轻薄,有的瓷胎可薄至0.1厘米[15],釉面匀净、光润,工艺精湛,部分瓷器包镶铜口,有些原已破碎,又用铜皮贴补[16],足见其倍受珍视。一般与其它定窑白瓷成批出土,体现了定窑商品性生产的可观规模。在窖藏、水井、墓葬中,常有其它名窑精品瓷器或漆器、玉器、金银器等伴出。在北方辽金统治区域内,随葬萱草纹定器的墓主多为官员或贵族。综合其分布范围、器物特征、伴出情况及使用者身份来看,此类瓷器多属当时的高档畅销品。河南巩义北宋皇陵、北京金代皇陵陵区内出土的萱草纹定器的性质更为特殊,应为皇家用器。   考古发现的萱草纹定器均为白瓷,器型包括碗、盘、碟、杯、洗、钵等,以碗、盘、碟为主,多芒口器。萱草纹均施于器物内壁或内底,外壁多素面。   定窑萱草纹具有典雅、柔和的整体风格,多运用偏刀、浅刻的划花技法,这种技法在《格古要论》《陶说》《景德镇陶录》等文献中被誉为“最佳”。为增加立体感,常在纹饰轮廓线旁衬以细线,形成双线划花的装饰效果。萱草的花、叶纤细、柔曲,部分内填较短的篦纹,吉林农安窖藏出土的刻莲瓣纹钵内还见以篦纹为地、衬托主纹的做法。   二、型式分析   定器萱草纹的构图较为固定,为适应器物内壁或内底的装饰要求,均采用折枝构图,依据布局方式的不同,可分为A、B二型。   A型 满花式布局。据是否与莲荷纹组合,分为二式。   Ⅰ式 单纯萱草纹,未与莲荷纹组合。基本构图为在器物内壁或内底满饰二或三朵花及卷曲的枝叶,主花多为7瓣。以河北曲阳涧磁村定窑址出土的弧腹碗,北京通县金墓1号墓出土的平底碟(图一,1),河北三河县74SJM1墓出土的斗笠碗、弧腹碗(图一,2)、六出花口弧腹碗,浙江绍兴缪家桥水井出土的折腹盘,北京金代皇陵出土的六出花口折腹盘等所饰萱草纹为代表。   Ⅱ式 莲荷萱草纹,萱草纹与莲荷纹组合。基本构图与A型Ⅰ式萱草纹几乎完全一致,仅于萱草枝叶间增添一片侧覆状荷叶。就现有资料来看,仅见于定窑碗、盘类器物上。饰此式萱草纹的典型器物包括河北曲阳涧磁村定窑址出土的六出花口弧腹碗(图二,1),内蒙古敖汉旗羊山2号墓出土的六出花口弧腹碗(图二,2)、六出花口折腹盘,浙江杭州北大桥宋墓出土的六出花口弧腹碗,江苏江阴夏港宋墓出土的折腹盘,河北三河县74SJM1墓出土的斗笠碗,吉林农安窖藏出土的六出花口弧腹盘,北京金代皇陵出土的弧腹碗标本2001FJL∶90(图二,3),河南安阳西郊宋墓出土的斗笠碗,等等。   B型 单独纹样的均衡式布局。又据是否与莲荷纹组合,分为二式。   Ⅰ式 单纯萱草纹。基本构图为茎叶横置于花朵之下,常见单朵花,花朵多为七瓣。饰此式萱草纹的典型器物包括黑龙江绥滨金代墓群出土的平底碟,内蒙古昭盟巴林左旗林东镇金墓1号墓出土的平底碟、杯,辽宁朝阳重型机器厂辽金墓M1出土的平底碟、朝阳金代壁画墓出土的平底碟(图三,1),山西大同南郊金墓出土的平底碟、单柄洗(图三,2)、花口碟(图三,3),北京先农坛金墓出土的平底盘、海淀区南辛庄金墓M1出土的平底碟、通县金墓2号墓出土的折腹盘、丰台区辽代石棺墓出土的六出花口盘、北京西郊百万庄辽墓1号墓出土的平底碟,浙江绍兴缪家桥水井出土的平底碟,等等。   Ⅱ式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