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主要 内容 (三)血细胞大量破坏,血小板被激活 1.血小板(pt)粘附聚集和释放: 与VE粘附,聚集成pt团块 释放ADP、5-HT、TXA2等 (三)血细胞大量破坏,血小板被激活 DIC的概念、病因 DIC的发病机制 DIC的发展 DIC的临床表现及机制 * * * * * Company Logo L o g o * L o g o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张春燕 概念和常见病因 DIC的发生机制 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DIC的临床表现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DIC的分期和分型 是一种发生在许多疾病基础上,由致病因素激活凝血及纤溶系统导致凝血功能紊乱,引起全身微血栓形成、出血及微循环衰竭的综合症。 DIC的概念 一、常见病因 (一)感染性疾病 (二)恶性肿瘤 (三)病理产科 (四)创伤手术 (五)其他 DIC 二、DIC的发病机制 (一)组织因子(TF)释放,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 病理产科 创伤手术 恶性肿瘤 感染 (二)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 凝血、抗凝调控失调 1.激活FⅫ→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激肽和补体系统; 2.释放TF; 3.激活血小板; 4.损伤的VEC抗凝功能障碍。 血小板粘附 2.RBC损伤 释放ADP、膜磷脂 3.WBC损伤 诱导表达TF 凝血酶 凝血酶原 羊水 脂肪栓子 蛇毒 胰蛋白酶 (四)促凝物质入血 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 凝血酶形成 纤维蛋白形成 凝血酶原?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 Ⅹ?Ⅹa (Ⅴ+Ca2+) Ⅻ Ⅻa Ⅺ、Ⅸ、Ⅷ TF Ⅴ、Ⅶ、Ca2+ 内源性 凝血系统 外源性 凝血系统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凝血酶 纤溶酶原 纤溶酶 FDP Ⅻa、K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原)在纤溶酶作用下逐步降解形成的可溶性多肽碎片。 检查:①“3P”试验②D-二聚体(DD)检查 纤溶系统被激活 FDP的形成 三、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三)血液的高凝状态 1.妊娠中晚期妇女 2.酸中毒 (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 (二)肝功能严重障碍 (四)微循环障碍 明显出血 产生大量纤溶酶 FDP形成 继发性纤溶亢进期 出血 凝血物质消耗 消耗性 低凝期 微血栓 凝血因子和pt被激活 凝血酶增多 高凝期 表现 基本特征 ? 四、DIC的分期 五、DIC的分型 (一)根据病程进展速度 急性 亚急性 慢性 (二)根据代偿情况 代偿型 失代偿型 过度代偿型 (一)出血 1.特点:自发性、多发性 (可遍及全身) 2.机制: (1)凝血物质消耗性减少 (2)纤溶系统被激活 (3)FDP的形成 六、DIC的临床表现 (二) 器官功能障碍 急性肾上腺坏死—华-佛氏综合征 (Waterhouse-Friderichsen syndrome) 垂体坏死—席汉氏综合征 (Sheehan’s syndrome) 原因:广泛微血栓形成 累及脏器不同,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轻重不等 (三)休克 广泛微血栓阻塞,回心血量↓ 1 冠脉内微血栓→心泵功能障碍 2 出血使血容量↓ 3 微血管扩张、通透性↑ 4 有效灌流量降低 (四)红细胞损伤-贫血   DIC时,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内形成细网,血流中的红细胞通过这些网孔时被挤压、切割而破裂,形成的红细胞碎片称裂体细胞。其变形能力差、脆性高,易发生溶血导致贫血,称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HA)。 DIC血象(裂体细胞) 七、DIC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一)防治原发病 (二)改善微循环 (三)重建凝血和纤溶间的动态平衡 掌握 ?了解DIC的分型和治疗原则 小结 ?熟悉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 * * Company Logo L o g o

文档评论(0)

189****614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