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战地咏英豪高义薄云天
华中赋正气,钟吕颂千秋。《铁军战歌――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诗词集》一书,是中国新四军研究会文化宣传委员会遵照会长朱文泉上将的倡导,会同京、沪、苏、皖、浙、赣、闽、鄂、豫、渝、川、桂、穗、黑、滇15个省市区新四军研究会,征集编选的一部反映新四军和华中敌后抗日军民战斗史的诗集。其内容涵盖了新四军将领指挥抗战的雄词乐章,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战地浩歌,文化名流、志士仁人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视死如归的激昂呐喊。书中300多位作者所创作的上千首诗词歌赋,真实而又艺术地展示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浴火重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顽强斗志;追求真理、彰显正义,捍卫人类和平的钢铁意志与崇高精神!
一
国难多泪吟,血火铸华章。在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里,新四军和根据地的众多将士和文化英杰,挥洒饱蘸民族浩气的如椽之笔,以鲜明的旗帜、战斗的风姿、凝练的文辞、铿锵的旋律,吟咏了成千上万首壮丽诗章,成为中国近代诗史上高耸入云的丰碑。
活跃在新四军和华中敌后抗战队伍里,以辛劳、任光、蒲风、芦芒、丘东平、聂绀弩、李增援、许幸之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青年作家、艺术家亲临前线,深入大众,满怀激情地创作了广为新四军官兵和根据地民众传颂的战斗诗篇,包括在战场和驻地比比皆是的街头诗、墙头诗、枪杆诗、漫画诗。这些发自肺腑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战斗诗篇,像奔腾的海、燃烧的火,有挺拔的松、雄峻的峰;像迅疾的风、飘逸的云,有缠绵的曲、斑斓的画;像鼓角、匕首,有起伏的吼声、嘹亮的战歌……其激情、豪情、悲情与隐情应时而发,融景而动,交相辉映,融会贯通,充分展现了动员民众、抗日救亡、鼓舞士气的强大战地文化力量。与此同时,陈毅、张爱萍、刘瑞龙等新四军高级将领,在戎马倥偬之中横槊赋诗,倚马行笔,鞭挞邪恶,引导胜利,歌颂光明,并同抗日根据地的社会贤达、爱国名流相互唱和,广交朋友,沟通心灵,不仅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且演绎了一段段广为流传的诗坛佳话。
抗战期间和后来的革命和建设年代,许许多多老战士咏歌吟赋、写诗填词,以表达对革命前辈的敬仰和眷念以及对铁军精神的褒奖与弘扬。在战火中铸就的同志情、战友谊,弥足珍贵,在酬唱革命年代战友情谊中,新四军老战士留下了许多诲人传世的闪光诗篇。
二
“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孤军奋斗罗霄山上,继承了先烈的殊勋”。“为了社会幸福,为了民族生存,……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铁流”。由陈毅创作、集体修改的《新四军军歌》,唱出了这支抗日武装的历史渊源、神圣使命、崇高理想和战斗英姿。
源于分散弱小的红军游击队,发展壮大为威震敌胆的革命大军,新四军的组建发展与火热的军旅生活,成为广大指战员浅唱低吟、引吭高歌的重要内容。从参军入伍到行军宿营,从收拢集结到站岗放哨,从尊干爱兵到军民团结,无不是指战员信手拈来的诗歌题材。“吃菜要吃白菜心,??兵要当新四军”,敌后青年踊跃参军的心情溢于言表。“新四军里真快乐,吃穿津贴一样多,不打不骂好话向你说,军政学习进步多,能文能武识字又唱歌”,人民军队的新型官兵关系跃然纸上。“山林黑夜霜花,油灯热炕人家,小犬依依逗耍,香飘厨下,大娘捧出南瓜”,这是抗日战士夜宿农家的生动写照。“农抗妇抗不寻常,种田支前日夜忙,辆辆小车运粮秣,军鞋做好送前方”,根据地民众支前拥军感人场面历历在目。“搭起茅棚当作房,平坦湿地当作床;野菜芋头当作粮,梭镖大刀当作枪。新四军健儿显神通,来无影去无踪。军民团结战倭寇,江淮河汉火样红”,敌后抗日军民游击生活的风姿在诗文中活龙活现,闪光绽放。
三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人类战争史的奇观,中国军民经历14年悲壮惨烈的浴血奋斗,终于战胜日本强盗,挽民族于危亡,奠国基于磐石。由此,控诉日军罪恶、描述战争惨烈、抒发与侵略者拼搏厮杀的战斗豪情,以及欢庆赞颂歼灭敌寇、收复失地、解放民众的重大胜利,自然成为铁军诗作的主旋律。
“卢沟桥畔狼烟起,半壁河山走铁蹄”;“茫荡风云接吴楚,芸芸华胄半为奴”。这血的控诉,泪的呐喊,形象真切地揭示那腥风血雨枪声稠的战争岁月的灾难深重和艰苦卓绝。
为挫败侵华日军的凶焰,“弯弓射日到江南”,“脱手斩得小楼兰”,新四军先遣队韦岗首战告捷。“鬼子踏近三里店,进入我军伏击圈;枪弹手榴吐火舌,凶残敌人鸣哀咽”,呈现的是在皖南血战父子岭的历史画卷。“冲过京沪路,渡过扬子江,攀登茅山峰,健儿敌后决雌雄,夺隘斩关津浦东”,诗里行间回荡着新四军部队东进北上的脚步声。
新四军第一师车桥歼灭战有诗云:“雷弹轰鸣,号声凄厉,敌堡横飞去,八百寇军逃无计,断送残阳里。”第四师淮北反扫荡有歌曰:“飞艇呜呜坦克喧,寇军飘呼阵云翻,板桥截击寒倭胆,保得淮海半壁安。”第三师苏北大捷:“奇袭敌巢军情急,击其不备战功强。”第四师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