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几点建议.doc

关于中医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几点建议.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中医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几点建议

关于中医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几点建议   《大学语文》课程自1980年在全国非中文专业统一重新开设以来,成效有目共睹,出现的问题也很多。比如由于版本太多或版本变更频繁,教学难以深化交流(目前国内出版的大学语文课教材约有一百二十多个版本);选篇杂乱无章,缺乏系统性、规范性(有的教材甚至大量选取外国长篇小说和戏剧,然后在教材中仅以篇名出现);教材错误较多,包括最基本的字词注音及注释……上述问题,直接导致语文教学效果越来越差,受重视度越来越低,有的学校把课时一减再减甚至新开“人文素质教育课”来取而代之。作为中医院校的一名大学语文教师,笔者深刻体会到大学语文对当代大学生尤其中医药专业学生的重要性。中国教育部的调查显示:1992年中国大学生达到高级阅读水平的比例为40%,即他们具有阅读复杂长篇文章的能力;2003年这个比例降到31%。此外,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当代大学生越来越多地喜欢欧美文学作品,呈现继物质文明上偏爱外国品牌后,精神文明上盲目祟拜外国作家的趋势。以上种种,都迫切要求教师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作出切实努力。经十多年教学实践与思考,笔者不揣浅陋,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关于教学选篇问题   由于《大学语文》不像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那样有足够的课时展开教学,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与提高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在教学选篇上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把“古”“今”“中”“外”全都涉猎,虽然“古今中外”都重要,但相比之下,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更值得重点学习。理由如下:   (一)重点学习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可以切实关联一定的中医文化教学。今日之中医看似与其他学科毫不相干,事实上,在传统文化大背景之下,共同的滋生土壤,决定了彼此之间具有许多共融的理念和规律。自然,关注古典文学作品,必定能够深化学生对中医相关理念的理解和运用。比如在“医儒同源”这一既定历史社会现象之下,不难看到: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而中医强调救死扶伤,以“仁术”救人,可见二者的道德观念是等同的;再从细节来看,孟子有“扬汤止沸,沸益沸,不如釜底抽薪”之语,而中医治症八法中有“汗、吐、下”三法,显然二者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相似之处;儒家强调等级制度,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中医开方用药则有君药、臣药之别;又如“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与中医“若要身体安,三分饥与寒”的关联;周敦颐“出污泥而不染”与中医“正气存内,邪不可犯”的关联等等。中医与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之联系,尤其儒释道三家思想作为华夏民族精神骨髓的主体部分,在中医范畴之中当有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的体现,华佗兼通数经,孙思邈善言老庄,晓百家之说,朱丹溪则直接化用宋理学观点开创“滋阴学派”。此不赘述。基于此,这种关联性教学模式,抑或更能充分体现中医院校大学语文的特色教学,关键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先秦作品应作为源头与标杆,给予更多关注,其次才是汉唐及宋。溯源中医,先秦乃其源头。这一时期是华夏历史从原始社会步入文明社会的重要阶段,而“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则昭示文化的空前交融发展和繁荣,中医有关阴阳五行等基础核心理论就是在这一特定时期逐步确立和建构体系。反言之,如果没有这一时期哲学思想的影响和渗透,没有这一时期空前繁荣碰撞和交融的文化作为其存在的基石,今日之中医就不可能因其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而愈久弥香,并以有别于西医理论体系的独特思维模式在今日世界医林中大放异彩。   故此,关注先秦作品,必定能够在一定层面深化学生对中医相关理论和学术的深层次掌握和理解。   (三)对选篇的讲解,重点做到“点”“线”结合。所谓“点”,指的是力图把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相对重要的几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都讲到,如众所周知的先秦诸子中的孔子、庄子,汉代司马迁,唐代李杜、韩柳,宋代欧苏,元代关汉卿,明清罗贯中等。所谓“线”是指梳理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传与变,如司马迁《史记》与唐韩愈古文运动,与宋欧阳修“诗文革新运动”,与明前七子“复古运动”,清“桐城派散文”运动的关联;如先秦“诗经”与“汉赋”、魏晋玄言、唐诗宋词之关联等等,让学生明白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脉相承、递相繁荣。在此基础之上,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尊重,对中国古人的尊崇,由此催生对滋养这些经典文化的华夏土地的尊重与热爱,实现对中华民族的热爱。   (四)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在当今科技条件下,学生拥有众多的渠道来接触与了解现代文学作品,并且学习阻碍不大,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完成学习讨论,没必要占用有限的课时数。   二、大学语文教学应该适量加入文字学的内容   传统大学语文明显对文学文化层面倾靠过大,因而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中国文化的一个最大特色――象形字。按照今天世界通用文字学教材的说法“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中国汉字的定位往往也如此照搬,这是很不负责的。陈寅恪先生有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