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环境文化,推进学校内涵发展.docVIP

打造特色环境文化,推进学校内涵发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打造特色环境文化,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摘 要: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从打造校本特色环境文化和立足人本理念建设精神文化两方面,具体阐释了双桥镇中心学校打造校园特色环境文化,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的理念,并做了有效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校园文化;环境文化;精神文化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两大部分。校园环境文化隶属校园物质文化,是物质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校园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而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校风、教风和学风等要素,由此,反映一个学校的本质特征与精神风貌,对学校成员尤其是学生产生直接、深刻、持久的影响。双桥镇中心学校在打造特色校园环境文化和建设校园精神文化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实践探索。   一、凸显校本特色,着力打造环境文化   具有校本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是指一所学校所具有的独特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所谓“独特”就是自己特有的、与众不同的,其内涵是指学校全体成员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共同创造并逐步形成的文化氛围及相应的物质形态,是学校这个共同群体精神风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文化素养与文化集合的整体表现。所以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应凸显校本特色。   双桥镇中心学校位于汉江上游,大巴山北麓紫阳县双桥镇境内。因有东、西两条河流环抱,故名之谓“双河”。河上自古建有石拱桥,又名“双桥”。“双桥中心学校”便由此得名。   双桥镇中心学校是一所九年制农村寄宿制学校,现有九个年级2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300余人,教职工70人。校园占地面积12524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567平方米。   双桥镇中心学校坚持“把学校办成学生向往、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追求“科学的管理内涵、优秀的教师团队、文明的学生素养、鲜明的教学特色、先进的科研成果,厚重的学校文化”的奋斗目标;践行“先成人,再成才,后成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欢乐,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的育人宗旨;传承“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学校自2014年承担省级“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研究”以来,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集思广益、整体规划,统筹安排,结合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特点,充分挖掘本土历史文化资源,以“双桥”所富有的“桥文化”为内涵,着力打造双桥中心学校的特色品牌文化。用和谐、优美和富有内涵的环境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升华思想,锻造文化品位,赋予环境以浓郁的文化内涵,让人创造环境,让环境培育人。   校园实现了绿化、美化、净化。道旁树青翠欲滴、四季常青、树冠如盖;各种盆景高低相间、错落有致、香飘四溢。校徽、校训、校歌作为校园文化主旋律醒目展现;励志名联、警语、标语与校名、楼名、班牌交相辉映;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录等古典警世名言熠熠生辉;电子显示屏、安全知识展示栏、班级量化评比台、校园之星橱窗等文化设施日新月异。校园充满文化气息,文化凸显内涵特色。   1.桥文化凝聚人心。“青山校外斜,绿水门前合”这正是双桥镇中心学校自然景观的真实写照。在校园的西北面,东、西两条清清的河流在这里交汇,流向汉江,通向大海。很早以前河面上就有一座石木结构的凉桥,桥的一头连接着通向县城的小路,另一头连接着一所学堂。几经沧桑,昔日的小路变成了宽阔的马路,往日的凉桥换成了宽大的石拱桥,旧时的学堂更名为双桥镇中心学校。只是河流依在,许多美丽的传说、故事仍在传承。经过这座桥,步入双桥镇中心学校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悬挂在正前方的一棵硕大闪着金光的校徽。校徽为圆形图案。以变形的太阳、两座拱桥和两条河流为主要设计元素。圆形犹如动感的车轮,寓意学校滚滚向前的发展态势。圆形还象征和谐、包容、圆满,表明师生追求和谐与卓越的坚定信念。最上方的黄色图案如东升的旭日,象征学校前途一片光明;又恰似小鸟翅膀正展翅飞翔,寓意莘莘学子正翱翔在知识的天空;还极像一叶小舟,承载着从这里“渡人”到彼岸的使命。中间变形叠加的两座拱桥不但与“双桥”暗合,而且象征在师生之间架起心灵之桥、知识之桥和实现人生梦想的理想之桥。最下边的两条蓝色丝带正是两条清灵的河流,与“双河”吻合,象征学校清晰、淳朴、博大的育人理念和自强不息的追求精神。校徽的基本色调为淡绿色,象征生命、活力和环保,预示学校充满生机、蓬勃发展,寓意广大杏林学子孜孜以求、茁壮成长。中间位置的“桥”是校徽的主旋律,也是学校文化内涵的主旋律。坚定、朴实、谦恭、持久是桥的品质;承载、通达、渡人、奉献是桥的精神。这正是双桥镇中心学校办学理念的升华,追求精神的浓缩,传承校本文化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