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姜氏颐指气使眼光短浅
共叔段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请京,谓之京城大叔。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 佗邑唯命 使居之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公曰:“无庸,将自及。”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郑庄公 共叔段贪得无厌,不断地扩张势力,想弑兄篡位。 郑庄公养共叔段之骄,纵共叔段之欲,使其不断膨胀,等待其自我毁灭,最后伐之。 小组合作研读第8、9段 预习: (1)口头翻译第8、9段,简要概括第8段的内容。 (2)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提出自己疑难点,解决老师提供的字词疑难点。 你的疑难点? 语、而、其、句式(请以遗之 其是之谓 有献于公 老师的疑难点: 1、实词: 语之故 既而悔之 永赐尔类 施及庄公 隧而相见 告诉 对……感到后悔,意动 尔通“你” yì蔓延,延续→推广 挖隧道,名作动 施: (1)shī 施行,实行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 虚词 有献于公 遂寘于城颖 而 而誓之曰 隧而相见 入而赋 君何患焉 其乐也融融 有:用在形、动词前凑足音节,不译 于:对,介 于:在,介 表递进,连词 表顺承,连词 表顺承,连词 语气词,呢 语气词,表提顿 “其” 其谁曰不然 其乐也融融 其是之谓乎 副词,表反问,难道 代词,那 副词,表推测,大概 助词 人称代词 其 “ ”字的用法 他(们),它(们)(的) 你(们),你(们)的 我(们),自己(的) 指示代词 这(里),那(些) 其中 表选择:是…还是… 代词 连词 副词 表反问:难道 表揣测:大概 表祈使:一定 调节音节,不翻译 指代对象 句式 1、请以遗之 2、敢问何谓也 3、君何患焉 4、其是之谓 4、颖考叔,纯孝也 以(之)遗之,省略句 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之,宾前的标志,助词;是,这样,代词 判断句 姜氏 : 颐指气使,眼光短浅,自大骄横 共叔段: 骄纵贪婪,不自量力,妄自尊大,有勇无谋 庄公(儿、兄长、国君): 老谋深算,工于心计,薄情寡义 你又如何理解“掘地见母”这一故事情节?这又想表现郑庄公的什么? 历史上对郑庄公的评价褒贬不一,以否定的为主: ?《公羊传》:“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克之者何?杀之也。杀之则曷为谓克?大郑伯之恶也。” ?服虔曰:“公本欲养成其恶而加诛,使不得生出,此郑伯之志意也。” ?吕祖谦曰:“庄公之心,天下之至险也。”清代吴调侯、吴楚材在《古文观止》的点评中说“庄公之心愈毒矣” 史料参考补充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一文叙述了春秋初期郑国的第三代国君郑庄公和共叔段两兄弟之间一场争夺国家政治权力的长达三十多年之久的斗争。 庄公元年,封弟段於京,号太叔。二十二年,段果袭郑,武姜为内应。庄公发兵伐段,段走。 春秋小霸者,实郑庄公也。庄公终其一生也未能实现真正的霸主,而其子孙等皆未能成,终究在战国的时候被韩所灭,走完了它的历史历程。但是庄公是春秋初年最出彩的人物,也是春秋第一个跳出来的地方政权。《百度百科词条:“庄公小霸》 ?《彀梁传》里面则是这样解释的: 然则为郑伯者,宜奈何?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 ?学者孔颖达指出:“(服虔)言郑伯本有杀意,故为养成其恶,斯不然矣。”又云:“郑伯之于段也,以因其母所钟爱,顺母私情”,“迫于父母命不得裁之,非待其弟恶成乃加诛戮。” 纵说纷纭:角度不同,观点必相异,把握人物的言行特点,理解人物形象复杂性。 老谋深算,工于心计。 薄情寡义?人性未泯?虚伪? 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表明作者的儒家的“纯孝”思想,故意用赞扬颖考叔的方法讽刺了庄公,寓慨殊深。这也是“春秋笔法”的体现:行文曲折,字里行间包含着褒贬大义。 春秋战国是个战火纷飞的时代,群雄争霸。各诸侯国对外要防范他国的进攻,对内也要维护政权的稳定,这就导致了统治者内部出现了非常残忍的尔虞我诈、互相倾轧的矛盾冲突。 儒家所倡导的道德伦理在此背景之下显出其尴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