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寒食清明禁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寒食清明禁忌

关于寒食清明禁忌   摘 要:禁忌本是古代人敬畏超自然力量或因为迷信观念而采取的消极防范措施。它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曾经起着法律一样的规范与制约作用。到了今天,许多禁忌随着人们对被禁物的神秘感和迷信观念的消除,已经逐渐消亡,但仍有不少禁忌遗留下来了,并且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寒食清明是我国汉民族的传统节日,相关的禁忌源远流长一直影响着介休当地人的生活。   关键词:寒食清明、禁忌、介休、祖先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1   有人类就有禁忌,禁忌的观念和民俗是伴随着人类一同出现的,在人类社会伊始,生产力和认识水平的低下,由此产生了自然崇拜,由崇拜必生恐怖,有恐怖则惧罹祸害;为避祸害,必成禁忌。由于寒食清明在我国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所以在当地也形成了一系列相关的禁忌。禁忌就是顾名思义就是禁止某种行为,在人们的心中破坏禁忌必然付出代价。禁忌是一种否定性的的行为规范。禁忌有其积极的意义,禁忌在劝导民众弃恶扬善,笃守伦理纲常方面起了积极地意义。本文主要谈的是关于鬼神信仰禁忌,祖先崇拜禁忌。   山西介休是中国寒食清明的发源地,关于寒食清明的习俗源远流长。   传说寒食清明是由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大臣介子推开始的所以这个节日已经经历了2600多年的历史。寒食清明传承到现在已基本形成了固定的传统。寒食与清明节虽然仅相隔一天,而且有许多相同的习俗和活动,但寒食节和清明节却是两个来历不同的节日。   在介子推故里――灵石,有这么一句俗语:“先寒节(即寒食),后清明,一百五日在当中”,以此可知,一百五日(从冬至那天数起,第105天)前一天是寒食节,后一天是清明节。   首先从节日名说起。在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提到:“去冬?一百五日。即有疾?甚雨。?之寒食。禁火三日。造?大?粥按?合在清明前二日。亦有去冬至一百六日者。介子推三月五日。?火所焚。?人哀之。每?春暮。?不?火。?之禁?。犯之?雨雹?田。???中?曰。寒食三日?醴酪。又煮糯米及??酪。?杏仁煮作粥。玉??典曰。今人悉?大?粥……春中食寒一月。老小不堪。今?三日而已。?冬至後一百四日一百五日一百六日也。”①从《荆楚岁时记》中我们可以看出早在我国古代寒食清明就有相关的禁忌。“介子推三月五日。?火所焚。?人哀之。每?春暮。?不?火”这里就是说在三月五日这一天,介子推被火烧死了,当时的人们都很哀伤,所以到了每年的春末,也就是寒食清明前后吧,人们就在这一段时间内就主动的不生火了,主要的目的就是纪念介子推。“犯之?雨雹?田”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在这些天生火了,天就要下大雨降冰雹毁坏农田。由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不?火”在人们纪念介子推的过程中已经无形中成为一种禁忌了。“文公哀之,令人五月五日,不得?火。”从这句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统治阶级的禁令对禁忌的形成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是不管是来自民众这自发遵守还是统治阶级的明令禁止,寒食清明禁火的习俗已经成为民众约定俗成一种禁忌。有关禁火寒食之俗不知道它具体的形成什么年代,但是这一习俗确实是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承演变。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提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至是日,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从这句话中我们能看出古人在禁火的这些天里应该吃的是大麦粥。刚开始在南北朝和唐代的时候,那时的人们是比较看重这个节日的,人们很自觉的禁火吃寒食。   但是作为介子故里的介休,这一习俗一直延续了下来。在老人们的记忆中他们小的时候还有吃寒食的习俗。他们那时倒是没有了“造饧大麦粥”,也就是喝粥的习俗了。   “在墓前祭祀祖先谓之扫墓,或称墓祭、扫拜,俗称上坟,上墓。这一习俗在中国起源很早,早在西周时期已有墓祭之俗。《周礼?春官?冢人》记载:‘凡祭墓,为尸。’”②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上坟祭祀祖先的习俗。据史料记载到唐代,寒食和清明两个节日合二为一,从节日风俗来说,基本上是一致、连续的。到了唐朝寒食扫墓习俗政府用诏令的形式正式的确定下来。因此寒食清明上坟成了中国人传统习惯。   这一习俗在介子故里体现的尤为特别。因此当地还有许多关于寒食清明上坟的谚语。如:“要想富,敬祖坟”也有“千里赶上坟”的说法。我们对当地人进行了采访,人们对清明这天上坟非常的重视,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这一天是一定要赶回来的。每年清明前两天上新坟(上一年冬至之前埋葬的称之为新坟),前一天上新坟,但是如果新坟和旧坟在一起的话,旧坟就和新坟一起上了。   寒食清明上坟承载着这么多的愿望,当地人对它是非常的重视。由于上坟和个体的家族、个人的利益休戚相关,人们就格外的对它迷信。有了迷信,禁忌也就应运而生了。我在这里主要写关于当地上坟的禁忌:一块坟地百日之内不能去两次。当地人对这一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