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增设体能模块思考.docVIP

关于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增设体能模块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增设体能模块思考

关于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增设体能模块思考   摘 要:“项目运动文化”和“体能锻炼文化”是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重要知识保障。然而,在长期的课程实践中,“体能锻炼文化”始终处于附属、隐性地位,这不利于学生身体锻炼科学性的提高。针对该问题,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即将修订之际,本文提出在课标中增设“体能模块”的建议,并对之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能模块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12-0025-02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并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高中课标》)。截至目前,十年已逝,《高中课标》的修订工作即将启动。此时,作为一名学校体育研究者,仅想就增设“体能模块”发表自己的思考,以为同仁切磋、交流。   一、什么是“体能模块”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认为:模块是把组合成整体的零件按形状、尺寸、功能等要素的共同性分成的若干单元。在这里,我们讨论的“体能模块”是指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要目的,以体能锻炼的知识、方法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单元。   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什么需要增设“体能模块”   1.为什么――来自“青少年”的质询   (1)青少年长期身陷“体质困境”   如今青少年体质下降俨然已成为全球问题,非中国独有。然而,如若细观目前中国青少年身陷的“体质困境”,境况应该足以引起民族的体质觉醒。《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报告》显示:2008年以来,学生体质健康下降趋势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但整体上反映出来的指标值仍然令人担忧,特别是在以下指标上,显现的问题十分突出。如肺功能指标维持低水平;超重和肥胖现象严重并继续恶化;近视发生率居高不下并继续增加;速度、力量素质明显下降,且增长趋于停滞;耐力素质低谷徘徊;血压调节机能不良比较普遍。   (2)青少年体能锻炼知识匮乏严重   体能锻炼知识是运动健身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试想一个不会测脉搏、不懂靶心率、不知运动健身的“FIT”原则、不会制定锻炼计划等的人,他可能科学地通过运动锻炼身体吗?很可能会通过运动毁坏身体吧!不久前发生的昆明马拉松赛的悲剧已经足以引起我们的深思,如果参赛者都能预知到在天气炎热状况下运动可能发生的危险,都能客观地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一个了解,当“精神遇到生命”知道孰重孰轻,知道应该如何在马拉松中合理分配自己的体力,我想悲剧或许就能避免。可如今我们的青少年,在运动锻炼方面只有热情、激情,而缺少知识支配下的理性和科学。   2.为什么――来自“体育教学”的质询   我国体育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在“体质困境”和“技术困境”中徘徊、挣扎。如果将体育课完全上成体能锻炼课,毫无生趣,学生不干;如果将体育课完全上成技术学习课,体质未能有效增强,国家不干;如果将体育课单纯拼凑成技术+体能的课,既学不好又练不好,客观结果不允许干,这无疑将体育课逼上了绝境。   (1)将体育课完全上成“体能课”不可行   在20世纪80~90年代,我国学校体育界出现了一支认为“体育是体质教育”“体育课是体质教育课”的学术队伍,我们姑且可以将其称作“体质教育流派”。该流派反对运动专项技术学习,主张“真义体育工作是按照以学生体质增强为出发点和归宿的过程办事”[1],其工作方式是:健康诊断―体力测定―确定锻炼目标―选择运动项目―制订锻炼计划―进行实际锻炼。具体地说,体育课内容应该是能够有效增强体质的运动形式,如体操的屈伸举振悬垂回转、田径的走跑跳投、球类中的传接运投及其他身体运动。在组织上,要求学生按自己的健身运动配方顺畅地去运动,教师个别或集中指导,没有运动专项技术要领和细节的讲解示范矫正试做过程。体育课应采用负重、重复、连续、间歇、变换锻炼等方法,且这些方法不仅教师用,也要作为教材内容教给学生。计划考核的内容是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能力等。[2]   如此上体育课,不仅对学生现在体能发展很有促进作用,而且也对学生将来体能锻炼进行了有效的知识储备。然而,体质教育流派此时的主张是失人心的,原因在于:一是它陷入了“健身”和“娱心”必然对立的逻辑怪圈。如认为“所谓快乐体育,其实是快乐的运动,并非体育。快乐运动和竞技运动同属身体娱乐,都不是增强体质、完善身体的教育。”[3]二是它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人类动作发展规律。人类动作发展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小学高年级人类基本动作发展日趋成熟。因此,如果对于小学高年级以上的学生仍然只是以人类基本动作作为运动手段,学生必将失去兴趣,因为这些动作对于他们而言太过简单。心苦而身亦苦,学生无趣,身体锻炼亦难起到应有之效,所以将体育课完全上成“体能课”是不可行的。   (2)将体育课完全上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