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海区域生态水文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南海区域生态水文研究

关于南海区域生态水文研究   摘要:本文从区域概况、生态环境、水文环境三个方面对南海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概述;并从气候、外来生物入侵、人类活动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生态环境的因素;最后分析了南海的典型海洋灾害――赤潮。由于南海地理位置特殊,海域面积广阔,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研究南海对于我国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如何建立强有力的南海环境保护机制,使南海的环境不再受到严重的污染,也是值得我们更加深入地学习和探索的方向。   关键词:南海;生态水文;赤潮;环境保护   一、南海区域概况   南海,位于亚洲的东南部,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之一。南海北起23°37′N,南迄3°00′N;西自99°10′E,东至122°10′E,平均水深约1200m。南海面积约350×104km2,约为渤海、黄海和东海总面积3倍,经济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1.海底地形   南海大致可以分成六个地形区,周边被大陆和岛屿环抱,北部、西部和南部有较宽的大陆架,中部为大陆坡和深海平原,大陆坡上又有海底高原和海槽、海沟等。   2.气候特征   南海和南海诸岛全部在北回归线以南,接近赤道,属赤道带、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雨量充沛;季风明显;常受台风影响。   二、生态环境   南海海域面积广阔,具有海洋生物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等特点。   据2014年南海区海洋环境状况公报[1]对南海区典型海洋生态系统评价结果显示:珠江口生态系统、大亚湾生态系统、珊瑚礁生态系统、红树林生态系统、海草床生态系统大多呈亚健康状态。   三、水文环境   南海海域辽阔,受大陆影响小,在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下,海水具有温度高、透明度大、潮汐性质复杂、波浪和海流随季风变化等特点。   1.海流   南海季风漂流发达,海流随季风的更替而变更。西南季风期,盛行东北向漂流,东北季风期,西南向漂流发展。   2.水温   除了北部沿岸以外,南海表层水温终年很高,分布较均匀,水平梯度较小。   陆架浅水区对流混合可及海底,水温垂直分布均匀一致。但在深水区,温跃层仍较强。   3.盐度   南海近岸和外海的盐度分布有明显区域性差异。近岸区多处在低盐的沿岸水控制之下,盐度较低,季节变化较大,盐度变幅为2至3。外海深水区的盐度分布为季风环流所左右,盐度较高,水平梯度较小,年变幅小于1。   4.潮汐   南海的潮汐主要是由太平洋经巴士海峡传来的谐振潮。大部分海区潮型以不正规全日潮为主。   5.海浪   南海冬季盛行偏北浪,夏季盛行偏南浪。南海风浪较大,年平均波高大部分海区为1.5米左右,冬季以东北部和中部最大,平均约为2米。夏季大浪取决于西南季风和台风活动,有时会出现10米以上的波高。   四、影响生态环境的因素   影响生态环境的因素多种多样,包括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以下主要从气候、外来物种入侵和人类活动三个方面阐述。   1.气候   气候变化可引起海洋表层温度、CO2浓度、降雨量、海洋水文结构以及紫外线辐射等的变化,会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形成重要影响。   以我国南海上层海洋生态系统对台风过程的响应为例:浮游生物是海洋生态系统最基础的组成部分,不仅在整个食物链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扮演重要角色,还在全球气候变化中起重要作用,张冲[2]研究表明:台风过境引起的强烈卷挟能够破坏海洋温跃层和盐跃层,使混合层加深,下层低温高营养水被带到表层,为水华暴发提供了物质基础,对低生产力的热带海洋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台风过境所引起的强混合作用引起浮游生物垂向混合均匀,待到水体稳定后,浮游生物才开始大量生长。不同强度和移动速度的台风过境对上层海洋影响不同,虽然强度大的台风引发浮游植物浓度的峰值高,持续时间久,但浮游植物水华暴发的滞后时间相对更长,相应的浮游动物开始生长也越滞后。   2.外来海洋物种入侵   外来海洋物种入侵已成为继海洋栖息地破坏之后世界海洋生态环境面临的第二个重大威胁。陆琴燕等[3]研究表明:   (1)在我国南海主要外来物种有35种,多为无意引进。其中,海洋外来藻类最多,为16种,占总种类数的45.7%;其次是海洋污损动物,为11种,占31.4%;外来微生物,为5种,占14.3%;潮间带滩涂植物主要有3种,占8.6%。   (2)外来入侵物种主要通过4个方面危害海洋生态系统:弱化海洋生态系统群落结构,降低物种多样性;改变海洋生态系统遗传多样性,降低遗传变异性;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成外源病害肆虐;加剧海洋生态灾害。   3.人类活动   海尔达尔曾说:“忽视海洋就是忽视我们三分之二的地球,毁坏海洋就是毁灭我们的地球。一个死亡的地球无助于任何国家。”[5]   南海的环境污染主要有三种: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