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台北故宫藏两幅传为隋代绢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台北故宫藏两幅传为隋代绢画

关于台北故宫藏两幅传为隋代绢画   ?热菡?要:本文通过分析台北故宫所藏两幅传为“隋代”的绢画,并与敦煌莫高窟壁画比较,认为台北故宫所藏两幅绢画分别是临摹莫高窟第301窟南壁佛像和第244窟北壁菩萨像,而临摹者就是张大千。   关键词:台北故宫;隋代;绢画;敦煌壁画;张大千   中图分类号:K87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1)05-0014-04   1983年,苏莹辉先生在台北《故宫文物月刊》发表了《大风堂旧藏隋代佛画初探》,详细介绍了原为大风堂旧藏,后捐给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两幅隋代绢画。   其一,题为《成?u罗造释迦牟尼像》(图版14),绢本,纵142.7cm,横70.4cm。画面为释迦牟尼佛坐于莲台上,画面右侧有题款:“大业五年己巳六月,清信士成?u罗为亡女阿??敬造释迦牟尼佛一区,不堕六道,早生净土。”   其二,题为《南无观世音菩萨立像》(图版15),绢本,纵198.1cm,横65.6cm。画面右侧有题记:“南无观世音菩萨。”画面左下角有题记:“仁寿三年癸亥十一月清信弟子成?u罗为亡女阿??敬造。”   苏莹辉先生在文章中对此二幅绢画的绘画技法及风格特点作了详细的分析,并与敦煌壁画的相关?热萁?行比较,认为是隋代绘画的真迹,意义重大。其后苏莹辉先生又发表《院藏隋画两轴析论――兼谈成?u罗在莫高窟凿窟造像的相关问题》、《院藏隋代佛画重研――绢本观音立像暨释迦佛坐像》等文章,利用新出版的敦煌石窟方面资料,相继对这两幅绢画进行考证,而且联系莫高窟隋代第62窟的成?u罗一家供养人题记,对比此画,表明其真实性。还对莫高窟的成随罗功德窟(第62窟)进行了多方分析研究。   苏莹辉先生是著名的敦煌学专家,而且在20世纪40年代他就亲临莫高窟做过研究工作,所以,苏先生的论文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及台湾学术界可能已默认了他的观点。但在1991年,美术史研究者傅申先生就对此二画提出了疑问,傅先生从四个方面指出所谓“隋代绢画”的问题:一是绘画所用的绢,二是所用颜料,均非隋代之物,三是从线描用笔上可看出张大千的笔法,四是题款书法非隋代而是张大干风格。由于傅先生的文章未作过多的论证,尤其是缺少敦煌壁画方面的资料比较,他的结论仍有不少人将信将疑。如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的巴东先生关于张大千研究的文章,虽然觉得二幅绢画可能是盛唐以后摹本,但对作品为出自敦煌藏经洞的古画似乎也认可。   尽管只看到图片,仍然感到此二幅绢画有很多令人怀疑的地方,除了傅申先生所举的几点外,还可补充两点:一、南无观世音菩萨的题榜位置。按佛画的习惯,题榜的位置都会在较高的地方,大致与头部齐平或者稍高的位置。而观音的题榜却在菩萨腰部的位置,在敦煌绢画中还找不到这样的例证。敦煌壁画中也有单独的菩萨像,但题榜通常也要放在与头部齐平的位置。只有在某些经变或者说法图中,如果画面太拥挤,题榜位置可能会低一点,但也不会低到腰部的位置。二、装饰花纹。从敦煌壁画及现存的绢画来看,除了描绘故事情节的画面中,有表现景物被人物遮挡的情况,单独的佛像、菩萨像画面中,表现装饰性的花卉通常是为了填补画面的空白,因此,一般不会画出被遮挡的样子。而绢画观音菩萨像身体两侧下部有不少忍冬纹却被身体遮挡了一部分。这种情况在现存的敦煌绢画中看不到,壁画中也很少见。   最近,我们在对莫高窟调查时,特意对第301窟南壁的佛像(图版16)进行测量,测得佛像从莲座部分到华盖的最高点处为135cm,佛像背光最宽处为61cm,佛头部高度为15.5am。对比《故宫学术月刊》上公布的《成随罗造释迦牟尼像》尺寸,发现二者的大小完全一致。同时,我们在调查隋代石窟时,又发现隋代第244窟北壁在主尊彩塑与胁侍菩萨彩塑之间的壁画上,有一身胁侍菩萨(图版17),形象与台北故宫藏的绢本《南无观世音菩萨立像》非常一致,只是壁画由于变色严重,头部和身体各部位大都呈黑色,但各部分的线条仍然可以辨认。不论是头冠、身体形状和飘带等都可以说是与绢画完全一致。我们测量了这身菩萨像,从莲座到菩萨头光的顶端,高度为186cm,水平方向测得菩萨头冠直径为41cm。再对照绢本《南无观世音菩萨立像》的尺寸,除去绢画上下部的空余部分,绢画中的菩萨立像与壁画中的菩萨立像大小完全一样。所不同的只是在绢画中,佛像和菩萨像的两侧有忍冬纹的图案,而在壁画中则是第301窟佛像两侧有胁侍菩萨;第244窟胁侍菩萨像位于高大的彩塑佛像与东侧一身彩塑菩萨像之间的墙壁上,菩萨的两侧已没有位置画别的装饰物。通过仔细对比,从佛、菩萨像的身体、衣饰、手足的形态、手持物、头冠、华盖、飘带以及莲座等形象都是完全相同的(图版18、图版19)。所不同的只是绢画增加了文字题记,并分别在佛像、菩萨像的两侧多了装饰性的忍冬、莲花等形象。而绢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