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核医学部分-1.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验核医学部分 【名词解释】 核医学:核医学是核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综合性的边缘科学,是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医学学科。着重研究放射性核素和核射线在医学上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基础。 核素:具有特定的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的原子,统称为核素。 同位素:凡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原子序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一类原子,彼此互称为同位素。 同质异能素: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均相同,但所处能量状态不同的核素。如99Tc与99mTc 物理半衰期:放射性核素由于衰变,其原子核数目或活度减少到原来一半所需的时间,用T 1/2表示。 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内核衰变的次数,用dps或dpm来表示。 放射性比活度:单位质量(摩尔、容积)物质所含放射性的多少。 间接作用:是指电离辐射作用于体液中的水分子(机体内水占体重的70%),引起水分子的电离和激发,形成化学性质活泼的不稳定的自由基(如H·OH·),再作用于生物大分子,而发生一系列变化。 直接作用:是指电离辐射直接作用于具有生物活性的大分子、如核酸、蛋白质等,使其发生电离、激发或化学键断裂而造成分子结构和性质的改变。 开放源:指在使用和操作过程中能够向外界环境扩散,污染环境,并进一步侵入到生物体体内,对生物体进行内照射放射源。开放源既可产生外照射,又可产生内照射。 封闭源:指在工作中使用的放射性核素被包在外壳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向周围环境扩散,也不污染环境的辐射源。密封源在一般情况下,只产生外照射。 随机效应:是指辐射效应的发生几率(而非重严程度)与剂量相关的效应。随机效应的发生几率随受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大,但效应的严重程度与剂量大小无关。一般认为,随机效应的发生没有剂量阈值,即生物效应的发生概率与受照剂量呈线性无阈关系。 确定性效应:指效应发生的严重程度与受照剂量相关,有剂量阈值,阈值以下不会发生这种效应,阈值以上可能发生这种效应。如不育、白内障、造血机能低下、寿命缩短等皆属于。 放射性药物:凡是用于诊断和治疗的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统称为放射性药物(radio pharmaceuticals) 。 放射化学纯度:放射性核纯度(%)=特定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样品的总放射性活度×100%,一般要求大于99%。 放射性核素发生器:是一种从长半衰期放射性核素(母体)中分离得到短半衰期的衰变产物(子体)的一种装置,俗称母牛(cow)。 【简答题】 l、放射性原子核为什么会不稳定? 原子核的稳定性取决核子之间的引力和短程核力。只有当核子总数以及中子数和质子数的比例在一定的范围内才能使这两种力平衡,原子核才是稳定的。 2、放射性核素的衰变有哪些类型? (一)α衰变(alpha decay):指母核放出一个α粒子(氦原子核)的过程。 比如226Ra(镭)衰变式如下: 226Ra→222Rn+α+4.86Mev α粒子的质量大且带电荷,故射程短,穿透力弱,在空气中只能穿透几厘米,一张纸就可屏蔽,因而不适合作核医学显像用。但α粒子对局部的电离作用强,对开展体内恶性组织的放射性核素治疗具有潜在的优势。 (二)β衰变(beta decay) (1)β-衰变:指母核放出一个负电子的过程。β-衰变发生在中子过剩的原子核。 比如:32P(磷)衰变式如下: 32P→32S+e-1+ υe +1.711 Mev β-衰变时放出一个β-粒子和反中微子,核内一个中子转变为质子,因而子核比母核中子数减少1,原子序数增加1,原子质量数不变。β-射线的本质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β-衰变时,衰变能随机分配给β-粒子和反中微子,因而β-粒子的能量分布形成连续能谱。 β-粒子穿透力弱,例如2Mev的β-粒子在软组织中的射程约为2cm,不能用于核医学显像。某些β-核素可用于核素治疗,例如:131I用于治疗甲亢和甲状腺癌,32P可用于血液和皮肤病的治疗。 (2)β+衰变:指母核放出一个正电子的过程。发生在中子相对缺乏的核素,也可认为是质子过剩。比如:13N(氮)衰变式如下: 13N→13C+β++υ+1.190 Mev 衰变时放出一个β+粒子和中微子,核内一个质子转变为中子。正电子的射程仅1-2mm即发生湮灭辐射。 (3)电子俘获(electron capture decay,EC)核内的一个质子可以俘获一个核外电子并发射一个中微子而转变为一个中子,所形成的子核质量数不变,原子序数少1。 比如125I(碘)衰变式如下: 125I+e-→125Te(碲)+υ+0.0355 Mev。 原子核发生电子俘获后,外层电子留下一个空轨道,更外层电子填补空轨道,将多余的能量以电磁辐射或光子流的形式释放出去,这种电磁辐射或光子流称为“标识X线” 。

文档评论(0)

187****50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