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无线电与全运会
在早期的全运会上,无线电是重要的项目之一。前两届全运会上均设有无线电收发报项目,在1987年举办的第六届全运会与1993年举办的第七届全运会上,无线电测向也是常设项目之一。1993年后,随着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具体实施,无线电测向不再列为全运会的比赛项目。20多年来,民间对于无线电运动的热情不减,特别是在青少年中间有着广泛的爱好群体。无线电项目退出全运会的舞台,映衬着一个时代的远去。
无线电收发报
19世纪九十年代,俄国的波波夫和意大利的马可尼先后独立实现了无线电通讯,无线电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整个20世纪,电台与无线电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新中国成立后,电台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也十分明显。
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国庆节前,第一届全运会在北京举行,无线电收发报被列为竞赛项目之一,表明国家对无线电运动的高度重视。第一届全运会无线电收发报竞赛在国家体委直属的中国人民无线电俱乐部举行,共有23个省市及解放军代表队参赛,男女运动员175名,竞赛项目为数码、字码、短码的机抄收报以及手抄收报和发报三大项,最终解放军队代表队获得了团体项目第一名。
竞赛中刷新了无线电快速收发报18个项目的16项全国纪录,打破了当时国际无线电快速收发报竞赛16个项目中的13项纪录,破纪录的运动员共有59名,其中有30名17岁以下的参赛者,甚至有10名还是红领巾运动员,新手如云。全运会上的无线电竞赛组织完善、成绩优异,受到国家体委领导的表扬。
在1965年举办的第二届全运会上,无线电收发报仍是竞赛项目之一,根据中央领导“要开得好,开得精彩,同时注意节约”的批示精神,赛前分三批集训了各参赛队的运动员,并举办了三次邀请赛,作为正式比赛前的热身赛。参加第二届全运会的代表队增加到26支,竞赛项目同第一届全运会一样,为机抄、手抄和发报。这次竞赛规模空前,成绩极好,达到了原来预想的效果。解放军队蝉联团体冠军。竞赛期间共有24人58次打破全国纪录,还有16项世界纪录由中国运动员刷新和保持。竞赛中也涌现出不少新人,有不少十几岁的选手打破了全国纪录乃至世界纪录。由于无线电竞赛获得了全面的优异成绩,国家体委领导亲切接见了全体参赛运动员、裁判员和工作人员。
无线电测向
第二届全运会后,无线电收发报退出了全运会的舞台,直到1987年第六届广州全运会,无线电测向比赛成为正式的竞技体育项目。74岁的陈惠琼是无线电测向国家级教练,曾负责第六届与第七届全运会无线电测向比赛的组织工作。据她回忆,无线电项目是在贺龙领导下,由解放军与国家体委共同开展的国防体育一部分。无线电测向与军事结合十分紧密,“无线电在当时主要用于破获敌人的电台,在国防领域意义重大,这个项目起初就受到了上层的重视。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政府派遣无线电从业人员去欧洲学习无线电新经验和新技术,并组织在全国推广”。1960年2月,中国组建了第一支无线电测向队。 早期无线电收发报比赛。
无线电测向如今是业余无线电活动的主要内容,但在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是正式的竞技体育项目。它类似于众所周知的捉迷藏游戏,寻找能发射无线电波的小型信号源,是现代无线电通讯技术与传统捉迷藏游戏的结合。组织者事先在旷野、山丘的丛林或近郊、公园等环境中事先隐藏好数部信号源,定时发出规定的电报信号。参加者手持测向机,将电台逐一找出,到达终点完成比赛。比赛成绩按照用时的多少与找到电台的完成度结合,分出名次,全运会上的无线电测向比赛场地按照国际标准长度设置。上世纪八十年代每个省市都有无线电测向专业队,参赛时每队有三人,其中一男一女是比赛选手,另一人在比赛中待命。
第六届全运会的无线电测向比赛在1987年11月举行,比赛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在安徽滁州,决赛移师湖南郴州进行。全国一共有19支代表队参赛,产生了男女团体与男女个人的金牌。
第七届全运会是无线电测向竞赛的鼎盛时期,比赛在北京密云进行,竞争十分激烈。在七运会以前,全运会设项项目已逐渐显现“奥运化”趋势,无线电测向项目取消了单人赛,只有男女团体冠军两块金牌,最终湖南队获得男团冠军,甘肃队获得女团冠军。
当时,每支代表队都有自己的绝招,运动员的装备就是测向机、耳机和备用电池。那时的测向机是个金属外壳的大方盒子。由于比赛在深山老林中进行,常常要跋山涉水、登高伏低,难免遇到电池坏掉或者测向机摔坏等意外情况。参赛选手不仅要把备用电池捆在身上,还要在危急关头修理设备。全运会测向比赛中设置的电台是5个,参赛选手要全部找到这些电台,并摆脱干扰电台,然后返回终点。
陈惠琼说:“七运会上比赛非常激烈。有一名山西运动员比赛时发着高烧,为了更快回到终点,他抄近路跳进湖中游泳,结果机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