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杀吕伯奢及其全家的疑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曹操杀吕伯奢及其全家的疑案   曹操是一位在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杰出人物,《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用8个字对他作了极高的评价: 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历史学家(包括近代史学家和文学家)称他是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诗人。    他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建立了以天子为国家元首形象代表的中央政权, 从兖州(今山东和河南省部分)开始, 逐渐统一了长江以北和四川以东的大半个中国, 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他实行的屯田制度、发展生产、提倡教育、善于治国、严于治军、奖惩分明、任人唯贤和节俭为本等政策, 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发展, 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    他熟谙兵法、酷爱文学, 所作诗篇气度不凡, 不但有和谐社会的构想, 而且有吞吐日月的豪情。大批高级知识分子和高级将领趋之若鹜地投他麾下效力,使他实现了统一北方乃至大半个中国, 并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统治, 忠君的王权思想根深蒂固, 这严重地影响了对曹操的正确评价, 也使广大人民对曹操的好恶莫衷一是。历史学家给他戴了4顶桂冠, 而演义中称他是乱世奸雄, 京剧中的曹操是一张眯眼大白脸, 即使是当代电视剧也难以改变他的狰狞面目。      有些评论家给他一个可爱的奸雄的称号。在上述文艺作品的影响下,曹操在民间的形象不佳,尤其对他“杀戮无辜”的一面耿耿于怀,本文所述的疑案就是他在民间传说的一个杀人案件,为此本人进行内查外调,收集人证和物证,以现代公证的法律视角来重新审理这个疑案,试图为社会公众得出更为合法和合理的结论。       疑案的基本情况       曹操与陈宫投宿吕家的杀人疑案    此案原告:陈宫,字公台,东郡(今河南濮阳西南)人,时年约三十二、三岁;    原告辩护人:K先生(简称K);    此案发生地点:成皋(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吕伯奢家;    此案的案情简述:曹操与陈宫在出逃中投宿吕伯奢家中,曹操因怀疑吕伯奢家人谋害自己,于是错杀吕氏满门,出庄时遇吕伯奢回来,又故意杀吕伯奢而灭口, 故构成误杀和故意杀人罪。    此案发生时间:汉献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曹操时年35岁,朝中董卓专政,曹操逃出京城洛阳,东行回归故里的路上。   此案被告: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涉嫌有杀吕氏满门罪。    此案被告辩护人:B先生(简称B)。       有关此案的背景材料       民间对陈宫非常熟悉,因为京剧有《捉放曹》一剧。剧中称陈宫时任中牟县令,捉拿曹操后,竟弃官随曹操逃亡,路遇操父世交吕伯奢。伯奢极力让他们留宿吕家,并外出沽酒招待。吕家杀鸡宰羊,准备款待。曹操闻声起疑,恐遭暗算,不听陈宫苦劝,持刀杀了吕氏全家。二人慌忙逃出,恰遇伯奢回家,操为斩草除根,又杀伯奢。陈宫气恨之余,想借此杀曹操。但犹豫不决,终弃曹操而逃。此剧的故事可追溯到《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第4回“谋董贼孟德献刀”,书中说曹操行刺董卓未遂,“逃出城外,飞奔谯郡。路经中牟县,为守关将士所获,擒见县令。”时任中牟县令陈宫,因慕曹操是反董卓的英雄,不但放了曹操,且挂印弃官,随曹操一起逃走。路经吕伯奢家,得到吕家的款待。因曹操多疑,反杀了吕家满门及伯奢老人。陈宫见到曹操如此狠毒后,责问曹操。曹操回答道:“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京剧《捉放曹》即依此情节而编。根据这段情节,人们视曹操为极端自私、品德恶劣的侩子手人物。    为了查清这个案情的真伪,我们首先查阅史书《三国志》,作者陈寿并未给陈宫立传,在《魏书?吕布臧洪传》中,有一段简短的描述,这是在吕布兵败,陈宫被擒时的曹操与陈宫的对话。而裴松之注引《鱼氏典略》一书中,介绍了陈宫的经历,但未曾提及他担任过中牟县令,更未有捉放曹的故事。这说明陈宫“捉放曹”的故事是《三国演义》虚构的,他并未随曹操到过吕伯奢家,当然就不会目睹曹操杀吕氏满门的情景。因此陈宫作为控方是不能成立的。关于陈宫与曹操的关系,我们暂时搁下,以后再提。    关于曹操自洛阳弃官逃奔家乡一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的记载为:“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历史上并未发生过曹操行刺董卓之事,而是不受董卓授官后东行逃奔家乡谯郡。又载:“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裴注引《世语》曰:“中牟疑是亡人,见拘于县。时掾亦已被卓书,唯功曹心知是太祖,以世方乱,不宜拘天下雄俊,因白令释之。”以上廖廖数语,只说了亭长认为他形迹可疑,将他抓住,送往县城,城里有私下认识他的人,替他求情,曹操才得以获释。但并未记载县令的姓名。    我们查阅《三国志?魏书?任峻传》看到,时任中牟县令杨原,当时因时局动荡不安,本想弃官逃走,任峻劝他说:“董卓专政,天下人无不切齿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