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早期火枪的发展变迁(下)
燧发枪
枪炮制造家们总是不遗余力、想方设法地寻找成本低廉的制枪方法。转轮打火枪的机械点火相对于火绳枪的火绳点火优越性明显,但做工复杂、成本高昂的缺点又严重制约转轮打火枪的生产,于是制造商们费尽心思寻找一种可以替代转轮打火,同时又较为简便的机械装置。
其实在16世纪早划,也就是转轮打火枪出现的同一时期,就已经有了一种简单的装置,据记载,其出现在斯堪的纳维亚及波罗的海周边地带,现被称为“波罗的”火枪。该枪设计有由弹簧驱动的转动臂,头部夹着燧石,转动臂向下旋转时,燧石与引火药盘上的钢板摩擦产生火花。火花落入药盘点燃引火药。
在意大利和德国的南部,以波罗的火枪为基础设计出了更为精致的武器,这就是后来使用达300年之久的“燧发枪”。燧发枪构造简洁,安全性也很好,如果转动臂脱离引火药盘,就不可能打击出火花,武器也就不会发射。到了1580年代,就有人将引火药盘盖和钢板连在一起形成“L”状,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火镰”,但直到17世纪中期才被广泛接纳。这样连接的优点是使整个结构简单化,因为燧石击打火镰面时,引火药盘盖(与火镰一体)同时被打开。
17世纪早期,法国枪炮制造商设计了一款新型燧发枪,首次采用了待发机构,使枪械更加可靠。
燧发枪可靠、便宜,燧石片可以供30发弹使用。虽然机械构造颇有功效,但哑火现象时有发生,大风使火花转向,雨淋阻碍火花形成,都会使枪不打火。其更严重的缺点就是延时发火,击铁前摆摩擦火镰,火花落入引药盘,火药点燃,火焰穿过引火孔进入后膛,点燃主火药,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因此,射击移动的目标前必须考虑延迟时间,但因为延时并不是一个常量,所以要做到精确无误绝非易事。
明朝末年,我国另一位杰出的火器研制家毕懋康发明了一种“自生火铳”。从毕懋康所著的《军器图说》上看,自生火铳已经是一种较为精良的燧发枪,基本和欧洲保持同步发展。可惜的是,自生火铳生不逢时,即将覆灭的明朝,已无力将武器更新换代,而改换门庭的清朝统治者目光短浅,片面强调所谓“骑射乃满州之根本”,并不重视火器的研制。新型的枪械只作为皇帝的玩物,普通士兵仍然使用落后的鸟枪。到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时,英军已经由燧发枪进一步换成了更先进的击发枪,清朝军队仍然用火绳枪及大刀、长矛作战,焉能不败!
我国清代火器制造专家戴梓还研制成功一种“连珠火铳”,其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与近代的半自动步枪颇为类似。连珠火铳形若琵琶,火药和弹丸皆装于铳背仓内,以机轮控制,其铳机有二,“相衔如牝牡”。当扳动第一个铳机时,火药和弹丸自动落干铳膛,与此同时,第二个铳机随之而动,撞击火石发火点燃火药,将弹丸推出铳管,如此循环不止,一次可以连续发射28发枪弹。戴梓发明的“连珠火铳”、在17世纪末亦属十分先进的火器,故纪昀称之为“奇器”。但可惜的是,随着清帝国统一战争的胜利结束,加之,清朝统治者军事思想的保守,这种先进火器“当时未通用,器藏于家”,使中国轻武器错失了最后一次跟上世界潮流的机会!由于戴梓在火器方面的卓越成就,引起了同样为康熙王朝试制火器的欧洲传教士南怀仁的嫉妒,他用诬陷的手段使戴梓流放铁岭,后虽然被赦,却病死在回京途中。一个精研西方火器的中国专家,却被一个两方人用中国式的“整人术”陷害致死,历史有时真会开玩笑!
击发枪
苏格兰巴哈维亚的一个牧师瑞卫亚历山大?福赛斯善于思考且天生具有科学家潜质。他本人善射击,并想尽办法减少燧发枪的延迟。同时,福赛斯还是一位大胆创新的业余化学家,他发现了一利,性能不稳定、急剧打击就会产生爆炸的化学物质――雷酸盐。雷酸盐的使用是轻武器发展史上又一次划时代的变革,使用雷酸盐的火帽的出现及应用使“点燃发火”进步为“打击发火”,这也就是“击发枪”这个名称的由来。从这个意义来说,直到现在所使用的枪都应该属于击发枪,但出于历史习惯,击发枪这个词特指最早出现的这种依靠打击火帽发火的枪械。
福赛斯为这种化学物质制作了精致的配件。用一个小型、中空的金属器面取代以往的药艇,称为“气瓶”,里面装有一定量的雷酸盐。气瓶倒转过来时雷酸盐颗粒能进入引火孔。引火孔中沉积了一些雷酸盐的颗粒后,气瓶返回原始位置,并带动活塞运动,使活塞底端直接置于雷酸盐颗粒之上。击锤(而不是夹着燧石的击铁)前摆驱动活塞打击雷酸盐颗粒,雷酸盐颗粒爆炸产生火花,传入引火孔点燃主火药。
这种使用化学物质来取代机械方式点火的装置并未立即产生影响,因为这种装置过于复杂,可靠性不好,甚至相当危险。经过多方探索,后来有人将药粉放进纸卷中制成火帽,这就大大加快了发射速度。
继纸火帽之后,究竟是谁率先造出铜火帽是火器史上至今难以定论的问题。许多著名制造者及枪手均声称对这项技术有发明权,如伦敦人麦顿、著名枪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