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搭建爱的桥梁
生活中,有些成人感到这个世界是友好的,于是他们心胸开阔,与人相处一般不存什么戒心,也乐意对别人投入情感;有些成人则相反,感受到这个世界是敌视他们的,于是他们经常提心吊胆,或心存戒备,与人交往时从不敞开胸怀,怕上当受骗,好猜忌。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处世态度,往往根植于童年时代,跟不同类型的亲子关系相联系的。一般来说,父母是否善于理解孩子的思想情感,是否善于与孩子沟通是决定性的因素。
很多父母可能觉得自己与孩子讲话的方式很正常,因为小时候父母就是这样和自己说话的。但是认为正常的不一定是正确的。学会与孩子的沟通,搭建一座爱的桥梁是每一位家长的必修课程。为了实现有效的亲子沟通,下面介绍六种亲子沟通的方法:
一、遇有亲子冲突时要“停、看、听”
大人对孩子常有无限的关爱,因为爱,所以会因孩子没有照着自己的要求去做而着急生气。但我们可以回头想一想,当一个三四岁的孩子要替父母切菜、洗衣服、洗碗……我们的直觉反应是欣然接受,还是“行了,去玩你的”呢?所以,将心比心,当孩子拒绝你的劝告,不接受你的提议是,只是你们的立场、喜好、关注重点不一样,并不代表他不听话或他不爱你,一定不要把“事”和“人”混为一谈。
父母却常常认为孩子不接受劝告是“没有把我放在眼里”、“翅膀硬了”、“不听话”……于是自认教育失败。气势强的父母有时就强硬地要孩子照着自己的话去做,否则就处罚。固然孩子最后是依了父母的权威,但父母是得了面子而失了里子,失了孩子对你纯真的信任、断绝了亲子沟通的桥梁;气势弱的父母则消极以待:“你要怎么做随便你,反正我也管不了你。”当然,这样妥协没有好处,因为父母是孩子人生最好的导师,自己弃械投降,是放弃为人父母的天职,连带的孩子也会放弃自我。因为他会把父母的态度与方式解读为“没有人在意我”。他会自暴自弃、无所适从地过一天算一天。
因此,和孩子之间有冲突时先“停、看、听”。
“停”:是为了不让自己冲动的话脱口而出。所谓“覆水难收”,话一旦说出去,伤害就造成了,再多的解释也无法抹去已经烙下的伤痕。所以纵有满腹的不悦也要深呼吸几口,让自己的情绪缓和下来,才不至于说了不该说的话。
“看”:跳开来看,用第三者的角度看,用孩子的立场看,看事情的真实原委,看事情的因果关系,体谅孩子的行为、想法,用如此的角度看,自然就降低了亲子对立的程度。
“听”:耐心地听完孩子的陈述,听出孩子未表达出来的隐情,听得多才能修正自己的做法,理出可依循的法则。即使孩子有一天突然对你说“妈,我把人打伤了!”你也得忍着心中的焦虑和怒气,听他把话说完。因为听完了你才知道怎么帮他。
当我们愿意“停、看、听”时,很多混浊的情绪便沉淀下来。所谓云开雾散,就是这个道理。少了情绪的干扰,自然就分辨出引起冲突的是单纯的对“事”有不同看法,还是因“人”的隔阂与不信任。
二、权威用在刀刃上
很多妈妈总是担心孩子听不清楚自己的话,或听不到、听不懂,于是习惯性地不断重复相同的话。其实长辈说的话孩子若听得进去,说一次也就够了。如果硬逼着孩子一定要按照父母的意思去做,只会让孩子想逃离你的范围或者因冲突把家庭的氛围弄得很糟。
当然这不是说孩子要怎样都由着他,一味讨好孩子,而不敢对孩子有所要求。现在要说的重点是:当大人对“事情”的看法与孩子不同时,如何协调出可接受的做法,即不伤亲子感情也能让事情有所改善。
父母要把权威用在当务之急上,也就是把力气花在刀刃上,而不是在小事上拉拉扯扯,丧失了父母的尊严,等真正面临重要紧急的事情时他已经习惯性把你的话当耳边风,那时着急也来不及了。所以,如果这件事是必须的、没有商量的,就必须用很温和却坚定的语气,看着孩子的眼睛、明确地要求他如何去做。用你的表情让孩子了解你的决心,不要对着孩子的后脑勺说话,这种传达方式会降低父母说话的份量。
三、亲子间不能以爱的名义越阻代庖
父母为孩子做任何事虽然都是爱的表现,但是如果是孩子做得到的而且是应该自己做的事,父母仍然全包全揽,孩子并不会因此而感念你的辛劳和苦心,反而会认为“不是我要你做的,是你自己爱做的”。父母做牛做马也得不到孩子的感激和认同,甚至做得稍有差错,还要受到孩子的责难“都怪你帮我收拾书包,害得我没有带文具盒,老师批评我……”而孩子也因为父母剥夺了他从生活中学习的机会,使得孩子处处要依赖父母,不认为自己是个有能力的人,一旦离开父母的保护就失去安全感。如此养尊处优、好逸恶劳的结果就是眼高手低,一事无成。
生活中,五六岁的孩子一说想上厕所,父母跑得比孩子还快,服务质量比星级宾馆还好;独生子女们早上上学的时段,父母的时间观念、做事速度真是好上加好:叫孩子起床、替孩子梳妆、帮孩子整理书包、甚至给孩子喂饭、送孩子上学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