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曾庆存 铸丹心开日月
曾庆存院士当选美国气象学会荣誉会员,对于中国气象学界来说,这是一份来自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
出生于1935年的曾庆存先生今年已是79岁高龄,龄近耄耋,虽偶有疾恙,但腰杆仍直,思维仍敏捷,依然孜孜不倦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2014年岁初,各大科技网站纷纷刊载消息―“曾庆存院士当选美国气象学会荣誉会员”。对于这位45岁便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称院士),同时也是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的气象学家来说,多一个头衔或许并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但是对于中国气象学界来说,这是一份来自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
记者有幸在大气物理所铁塔分部的安静园区采访到曾先生,敲门进入时他正伏案为学生修改文章。背阴的办公室里光线并不是很好,简朴办公桌上的日光灯发出淡淡的白光,到处摞着的资料默默述说着主人多年来的故事。
“堂堂七尺之躯,有骨头,有血肉,有气息,喜怒哀乐、成功与挫败、苦难与甘甜,人皆有之,我也一样,老百姓一个。”这是曾庆存的自描,掷地有声,亦文采斐然。
智启于父
谈到自己的启蒙老师,曾先生毫无疑问地说是自己的父亲。幼年家贫,但曾父却始终勤勤恳恳,与邻为善,曾母也是温良恭俭,悉心照顾着曾家兄弟姐妹。一日,曾父去往城里挑肥,偶遇小学校长。校长见曾父虽为农民,举止投足之间却透露着一股文雅之气,遂上前交谈。
“谈话中校长了解到父亲有两个适龄读书的儿子,便嘱咐父亲一定要让孩子读书。”曾先生说,“其实父亲自己也非常向往课堂,无奈没有机会。”听了校长的话之后,曾父下决心一定要让兄弟俩读书。自此,曾庆存便跟在哥哥身后,日日往返于田野学堂,因为知道机会来之不易,兄弟俩都倍加珍惜。
一边劳动,一边读书,本来觉得能考上中学便是幸运之事的曾庆存,从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在大学深造,并且将科研作为自己一生奋斗的事业。1952年,响应政府号召,他报考了北京大学物理系,顺利考取之后被分配到了气象学专业,从此他便展开了自己的科研人生。
在他的故乡广东阳江,乡亲们都说:“曾庆存即使不做气象学家,也会成为一名文学家。”
放牧于田,少年曾庆存会唱山歌来解闷,开始读书之后,他开始正式了解中国的古典诗歌。放学归家,曾氏兄弟复习功课,曾父也在旁共同学习,吟诗诵词,抑或在地上练习写“大字”。土地上的活计十分繁忙,除了愉快的晚间时光,另外一个全家可以在一起享受诗词之乐的时间便是连日阴雨之时。
观屋外雨景,曾父吟出一句“久雨疑天漏”,曾庆存接道“长风似宇空”。“父亲虽不无赞赏地说有几分少年英气,却嫌对得欠工整。”曾先生说。后父子联手,成诗一首:“久雨疑天漏,长风似宇空。丹心开日月,风雨不愁穷。”曾父极为喜欢这首诗,83岁高龄时,亲笔将这首诗题于纸上,这也是曾庆存最为珍惜的一件纪念品。
被问到为何会喜欢上诗歌时,曾庆存回答说是因为博大的中华文化和秀美的祖国山川。他爱学问,不管是科学还是诗歌,甚至开玩笑说,“若要我从政,也许会是一个贤明公正的好官”。
史公之励
1957年底,曾庆存被选拔赴苏联深造,师从气象学大师基别尔。基别尔建议他从事应用原始方程作数值天气预告的研究,尽管知道这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题目,曾庆存最终还是听取了老师的意见。
历经三年的时光,曾庆存细致总结了老师以前的工作,中间经历了多次失败,苦思冥想之后,在1961年他首创了“半隐式差分法”。该方法至今仍不失为一个好的研究方法。曾庆存说,自己虽然时有中断,但一直在用功研究。
在苏联曾立志要攀登上大气科学的珠穆朗玛峰的曾庆存,自评虽未登顶,但大概已经在海拔8600米处建立了一个营地,供后人休憩、前行。
1972年,曾庆存当时工作的团队收到了强制解散的命令。这让他和同事们痛心不已,工作和生活陷入了困境的他大病一场,期间又失去了自己挚爱的哥哥,这使他的身体和精神都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在给自己四姐的信里,他形容自己当时的情况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十二级台风”似乎有吹毁一切的架势。重压之下,不少人选择放弃,他却逆风行走。
谈到当时的情况,曾庆存先让记者诵读了《史记》中他最喜欢的、支撑他熬过那段岁月的段落:“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人生在世,就得与天地共同奋斗,推动社会向前进。”曾庆存说,“当下社会人们的价值观似乎已经偏离了中国传统价值观中‘大同世界’的内核。面对不公,与其怨天尤人,不如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享受工作的乐趣。”
在恶劣的环境下,他仍然出色完成了之前上级交给他的编写任务:出版巨著《大气红外遥测原理》和《数值天气预报的数学物理基础》。
谈到自己最喜爱的作家,曾庆存提到了三位―司马迁、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