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意义上香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军事意义上香港

军事意义上香港   香港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江口外,西邻澳门,北抵深圳,南面为中国南海包围。她的总面积达1092平方千米,包括香港岛、新界和九龙三部分,即1842年英国从清政府夺走的香港岛,1860年清政府被迫割让的昂船洲与九龙半岛大部分区域。此外还包括英国在1898年从清政府手中 “强租”的新界以及毗邻岛屿。   香港岛属于岩基岛(大陆岛),沿岸线无平陆。港岛东北背山,西南有大屿山岛,西侧有鸡踏门等,东侧有佛堂门、鲤鱼门,南侧有双箸门。依山傍海,良港避风的香港岛从明代开始就是华南最重要的海防要冲。   中国的领土香港   根据考证,香港的名称最初因为明代以东莞、新安等地为代表的“莞香”驰名中外,大批沉香从这片区域装船转运,久而久之转运港口就被称为“香港”。据19世纪初编写的《新安县志》记载,现代香港西南部在当年便有一座“香港村”,属于新安县官富司管辖。   当然,对于香港的名称还有其他传说,例如“香港村”是香江入海口。到底是先有港再有香江,还是先有江再有香港,多年来一直为人所争论。此外,还有香港太平山故名“红香炉山”,据说得名于现在铜锣湾天后庙的一段传说。香港岛也曾被称为“红香炉岛”。有研究者认为“香港”是“红香炉岛”的简称。清道光年间的闽浙总督颜伯焘曾在向道光报告英军占领港岛的奏折中写道:“香港为商船内驶必由之路,其岛曰红香炉,上有营风居民,绝非偏僻小港可比。”   实际上,香港这片区域早在秦汉时期便已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发大兵平定南越之地,分置桂林、象郡、南海和闽中四郡。其中南海郡下辖番禺、四会、博罗和龙川四县。现代香港所在的区域当年隶属于南海郡番禺县治下。1955年,港英当局在九龙深水 李郑屋村修建公租楼盘,建筑工人平整土地时意外发现一座东汉墓穴。后来这座汉墓被称为李郑屋汉墓,香港大学的林仰山教授带领团队从墓中发现了一批文物,其中有画像砖上还刻有“大吉番禺”字样的铭文。   公元331年,东晋成帝将南海郡东部划为东官郡。东官郡的辖区包括现在广东省东部的东莞、珠海、惠州、河源、深圳、汕头、梅州、潮州、揭阳、汕尾、中山、增城、从化、新丰、翁源等县市以及香港和澳门。此外今属福建省的云霄、永定等县市也有大片区域在当年属于东官郡辖区。而香港属于东官郡宝安县治下,东官郡和宝安县制所均设在今属于深圳的南头古城之内。   正是由于香港地理位置重要,靠山面海,历史上经常成为海上贸易港口。东晋末年孙恩卢循之乱时,卢循的一支残部退入距南头不远的大奚山附近,成为岛民,后人称之为“卢余”。大奚山就是如今的香港大屿山。唐代与清代均有记载提到香港区域内生活的“卢余”、“卢亭”,称他们“惟食蚝蛎,垒壳为墙壁”。   南北朝时期梁武帝将东官郡改为“东莞”。后隋文帝将东莞郡撤销,全部属地并入南海郡,香港改隶南海郡宝安县。至公元757年,即唐肃宗至德二年,宝安县又被改名为东莞县。这一时期,南头古城的重要性已经大幅降低,东莞县的制所被迁到今东莞的莞城区。但同时由于两广地区海上贸易发展迅速,香港的重要性反而大大提升。   屯门云高,镇兵已久   《新唐书》中专门提到了广东的外港古屯门湾,“广东东南海行,二百里至屯门山。”这里三面环山,一面向海,是天然的避风良港。当时所有从珠江口进入广州的“番舶”都必须经过屯门。一时间来自中东、南亚、东南亚的大批外来客商云集香港。甚至连大文学家刘禹锡和韩愈都到过此地,并分别写下了“屯门积日无回飚,沧浪不归成踏潮”和“屯门虽云高,亦映波涛没”的诗句。   为此保证两广海防和对外贸易中心的安全,唐政府于开元二十四年即公元736年专门在屯门派驻了2000经略军,归岭南地区最高长官。岭南节度使直接统御。《新唐书》中明确记载:“有经略军,屯门镇兵”。当然,唐宋直至明清的“屯门”,实际上包括香港到大鹏湾一线的海岛和陆地。其主要防御支撑点仍然是今属深圳的南头古城。例如宋代就把南头古城称为“屯门寨”。传说南宋末年陆秀夫曾护卫末帝赵 到过屯门,抵抗元军。元初专门在香港辖区内的屯门湾设立“屯门巡检司”。所谓巡检司,是宋元明三代县级以下的基层查勘单位,归州县管辖,主要负责海陆关津要冲的车船安全巡检工作,但同时也负责缉捕盗贼、抽取关税甚至是巡查走私。屯门巡检司编有150名寨兵。因此虽然巡检的职位仅有九品,对于海上贸易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香港区域内设置屯门巡检司,也从侧面显示了屯门湾在当时广?|乃至整个华南区域的海上贸易和海防方面的重要性。由于香港大屿山(古称大奚山)三十六屿地势复杂,因此不断有海盗将大屿山作为巢穴。据历史学家研究,香港最早的海盗出现于南宋庆元三年,即1197年。在这一年大屿山官富场一代的盐贩方登为了反抗盐税剥削,率领乡民围攻屯门寨,最终夺取官船,出海为盗。迫使南宋在这一区域设置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