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相接地故障识别新原理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单相接地故障识别新原理研究

单相接地故障识别新原理研究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10kV配电线路单相接地的现状,介绍了单相接地故障纵向识别原理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检测接地故障技术中的应用。该方案不但可以提高配电线路接地故障选线的精度,同时还使自动寻找接地故障点,隔离接地区域成为可能,并针对惠安供电公司现有配电自动化系统(DMS)小电流系统单相接地选线技术存在的缺陷,希望将此技术应用到配电自动化系统中。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接地选线;DMS(配电自动化系统)   作者简介:陈灵根(1982-),男,福建三明人,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力工程系,助教,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配电自动化。(福建 泉州 362000)      目前我国配电网主要的接地模式为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少部分大中城市采用经消弧线圈接地或小电阻接地方式。配电线路运行故障统计表明,电网接地故障约占配电线路总故障率的80%左右。在系统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下,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允许带故障运行1~2小时,以便运行人员寻找故障线路和故障点。但在实际中不仅影响了对用户的正常供电,而且可能产生过电压烧坏设备,甚至引起相间短路而扩大事故。因此快速的寻找接地故障点,隔离故障区域,对提高供电的可靠性,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有重大的意义。但目前安装于变电站内的接地选线装置在不同接地模式下,特别是小电流接地或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下,选线精度不高,许多供电公司仍然采用传统的人工试拉闸选择、巡线登杆摇测等处理办法来查找故障点。   惠安县供电公司配电自动化系统自2003年投入使用以来,针对系统判断接地故障系统功能,虽然采用了相应的故障识别技术,但功能并不完善,导致系统在判断接地故障及其故障选线精度上(低于10%)远远不能满足现场要求,目前的方法是运行人员根据绝缘监视得知发生了单相接地故障,然后进行人工试拉闸,当某条线路被拉开后,零序电压消失,则可确定此条线路为故障线路。这种方法操作繁琐,耗时耗力,而且没有任何自动化可言,因此,迫切需要在该功能上对系统进行完善。   一、小电流接地故障的纵向识别原理   图1所示的具有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典型配电网,图中所示的馈线全部来自同一10kV母线。配网自动化系统包括配电主站、配电子站、通用控制节点(ACN),且具有理想的通信条件。   传统的小电流接地选线原理立足于在变电站站内采集10kV全部出线的零序电流,并对此进行比较判别,这需要综合10kV所有馈线的始端信息,是在众多馈线中横向比较。如果配网自动化系统是分阶段建设的,则必须在全部线路都上馈线自动化后才具备横向比较的条件。   本文研究的纵向识别原理是希望在单条馈线内部,由这条馈线上的ACN采集故障特征,仅比较该条馈线上的故障特征,判别该条馈线的各个分段范围内是否发生接地故障,直接实现接地故障的识别和故障定段。在图1中,对于馈线1而言,纵向比较原理利用L1B、L1J、L1K三个节点计算的特征量进行比较判别。该算法分布在位于以上三个开关处的ACN中实现,采用零序电压越限作为启动条件,启动后独立计算故障特征,在相邻的两个ACN之间通信,仅就相邻ACN的故障特征的差别作出接地故障判断。   纵向识别原理主要是在配网自动化系统平台上针对不同配电子站处的控制域和不同馈线的控制组实现监测、通信,判别在控制组内的相邻节点间进行。下面结合仿真分析讨论纵向识别原理的算法实现和技术处理细节。   二、纵向识别原理的分析与仿真   仿真采用EMTP软件包,系统选取110kV/10kV两个电压等级的典型系统,变压器接线为Y0/Y,系统等值阻抗为4+j40.4欧姆;线路1为架空线,全长为15km,分段位置为线路长度的40%、30%、30%;线路2为电缆线路,全长为10km,分段位置同上,电缆线路的分布电容是架空线路的10倍;线路3为架空线,全长为10km,分段位置同上;线路4为其它架空线路的等值线路,全长为60km,不考虑分段;故障为A相接地,过渡电阻Rg=100欧姆,故障发生时刻为开始仿真计算后100ms。   1.对Fl故障的纵向识别   在线路1的L1J节点后发生的A相接地故障,图3给出理想情况下发生Fl故障后的各条出线的零序电流,故障线路的零序电流最大,且方向与其它相反。线路2是电缆线路,其分布电容较大,线路4是其他架空线的等值线路,也有很大的零序电流。   图2中的各条馈线首端的零序电流故障特征相对应的是图3中的各条馈线首端的负序电流故障特征。故障线路1的L1B处测量到的负序电流故障分量十分明显,非故障线路L2B、L3B、L4B处的负序电流故障分量基本为零。显而易见,采用图3中的故障特征识别单相接地故障将获得更好的灵敏度。   纵向识别原理采用隶属于同一条馈线内部的ACN采集故障特征并进行识别。参见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