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中养生思想与当代意义.doc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宋词中养生思想与当代意义

唐宋词中养生思想与当代意义   摘要:养生是现代社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而风姿绰约的唐宋词,其中也不乏内蕴丰厚的养生之道:让生命在现实的无情挤压下尽量圆满,逸游于山水间以养生;或者将生活艺术化,闲赏以养生;又或摒除贪欲杂念,恬淡以养生,等等。这些思想即使在当代,也仍然颇具启发意义与借鉴价值。   关键词:唐宋词;养生思想;当代意义;借鉴价值   中图分类号:1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S44(2011)04-0138-04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繁荣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思想在经历了长久的沉寂后再次为大众所瞩目,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一时间,各项社会活动和商品宣传往往冠以养生之名,诸如“养生美容”、“养生食品”、“养生旅游”、“养生气功”、“养生娱乐”、“养生经济”等等,又有人提出劳逸养生、读书养生、道德养生、心理养生、体育养生、起居养生等观点,其内容之丰富、花样之繁多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然而。面对铺天盖地的养生“名片”,人们却常常不知所从,生存状态和健康水平也并未因此而有显著提升。据香港凤凰网2003年1月29日报道,70%的中国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而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种“亚健康”状态又往往是由“心疾”所引起的。鉴于此。则积极借鉴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养生思想,从而提升当代养生文化的精神品格,就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   “养生”一词,首见于《庄子?养生主》,古人又称“摄生”、“保生”、“卫生”等,是指通过保养、持护生命,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中华民族的养生思想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几乎涵盖了经史子集的所有范围,融会贯通于儒、释、道、医等诸家思想之中。风姿绰约的唐宋词,其中也不乏内蕴丰厚的养生之道,这些思想即使在今天,也仍然颇具启发意义与借鉴价值。      一、逸游以养生      古人有逸游的传统。庄子日:“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庄子?天地篇》)孔子带领学生周游列国,“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并得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结论。寄情山水,雅好自然,也是魏晋时期的社会风尚。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以《归去来兮辞》表明自己寄情山水、自得其乐的情志;左思在归隐中发现“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于是写下了著名的《招隐》诗;刘剡“尤好《老》、《庄》,任自然趣”(《晋书?刘剡传》);王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晋书?王羲之传》)……在魏晋人看来,山水不仅是自然美的体现,也是自然之道的象征。所谓“至人之鉴,归之自然”(阮籍《赠兄秀才人军》),要达到天人和谐的境界,最好的途径便是回归山水自然。   中唐以后,特别到了宋代,士人阶层皈依自然、寄情山水的志趣更加明显。费兖《梁?G漫志》卷八《士人祈闲适》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有士人贫甚。夜则露香祈天,益久不懈。一夕,方正襟焚香,忽闻空中神人语曰:“帝悯汝诚,使我问汝何所欲。”士答曰:“某之所欲甚微,非敢过望。但愿此生衣食粗足,逍遥山间水滨,以终其身,足矣!”神人大笑曰:“此上界神仙之乐,汝何从得之,若求富贵则可矣。”   “逍遥山间水滨”比富贵更为难求。可见宋人对于山水逸游之乐的向往与迷恋。游历名山大川,是宋代士人养生的重要途径。苏轼说:“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东坡志林?临皋闲题》)从养生学的角度而言,“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目”(陈益祥《采芝堂文集》)爬山涉水,寻奇探幽,陶醉于山川湖泊之间,能令人心旷神怡,疲惫、闷郁等负面情绪自然烟消云散。   大体而言。唐宋词中的逸游养生之道主要表现为两种形态:   首先,个体生命因大自然的青山绿水而洋溢着活力与乐趣,并由此获得了丰富的诗意感受与审美启迪。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曰:“士岂能长守山林,长亲蓑笠,但居市朝轩冕时要使山林蓑笠之念不忘,乃为胜耳。”大自然以母亲的胸怀,为人类的本性复归提供了最安适的栖居之地,故即使身居市朝轩冕,有朝一日能回归大自然的怀抱依然是士人心中念念不忘的梦想。比如欧阳修,他曾任颍州(今安徽阜阳)知州,“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居而风气和,于时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思颍诗后序》)而在二十二年后,当欧公终于得偿夙愿。归隐颍州之时,其怡然陶然的愉悦之情自是难以遏抑。欧阳修曾以“西湖念语”为题,作《采桑子》组词,十首词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西湖好”的共同主题,字里行间显露出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体现出他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无限眷恋和热爱。   再如另一位词人毛滂,他就更加懂得“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的道理。毛滂在任武康县令时大力修整园池,开辟了生远楼、画舫斋、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