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巴河县农民增收制约因素及对策.docVIP

哈巴河县农民增收制约因素及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哈巴河县农民增收制约因素及对策

哈巴河县农民增收制约因素及对策   0 引言      农民增收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党群、干群关系。近年来,哈巴河县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农民增收工作,始终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好,取得了一定成效。      1 哈巴河县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哈巴河县是阿勒泰地区的一个农业大县,六乡一镇,总人口8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51840人),总耕地面积33.8万(667m2),牲畜最高饲养量73.11万头(只),年末存栏46.59万头(只)。2007年,哈巴河县农民人均收入4366元,较上年增加411元,增长10.4%。944元以下人口532人。占总人口的1%。第一产业增加值12390万元,占54.8%;第二产业增加值1431万元,占6.3%;第三产业增加值5701万元,占25.1%;富余劳动力转移收入达3007万元,占13.3%;集体再分配收入106.7万元,占0.48%。      2 制约哈巴河县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2.1 产业结构调整不到位   一是林业、渔业总量较小,2007年林业渔业生产总值只占农业生产总值的0.07%。畜牧业发展中家禽养殖缓慢,距离畜牧主导产业强县建设仍有一定距离。二是农村第三产业规模小,缺乏长期发展规划。三是农产品结构尚不优化,农产品优质率较低,农业标准化生产亟待提高。      2.2 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一是科技文化素质低,农牧民所掌握的科技文化知识的数量、质量及运用于农牧业生产实践的熟练程度较低。二是农牧民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来合理组织、控制农业生产的能力较低,盲目生产、跟风种植现象普遍存在。三是牧区农民汉语水平极低,制约了牧民的有效转移增收。      2.3 农村信息化建设缓慢   由于信息滞后,农技、畜牧技术推广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牧业结构调整的快速发展,往往造成农畜产品收益不高,挫伤了农牧民生产积极性。同时,动、植物疫情和重大农业灾害预警信息体系建设薄弱,应对突发事件(大风、干旱、水灾、冰雹、低温)能力差。      2.4 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由于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      2.5 土地流转方式不合理   目前,哈巴河县有近4万(667m2)土地承包自由流转,缺乏一定的制度和规范,大部分承包户承包的土地,使用期短,仅为3~5年,造成土地重用轻养,土地生产力不断下降。      2.6 农民生产生活负担过重   据调查:化肥平均价格为2.9元/kg,同比增长11.5%;塑料薄膜价格为14元/kg,同比增长7.7%;燃料价格为6.005元/kg,同比增长8%。农村经济生产总费用8551万元,比上年增长5.3%。在抵消减免农牧业税和种粮补贴的实惠之后,农民反而增加了40万元的负担,生产成本增加了10元/667m2左右。农牧民收入中,用于子女教育的支出和医疗费用的支出不断增加。      2.7 二、三产业收入较低   农牧民的收入主要来自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总收入分别仅占6.3%和25.1%;而第一产业受到市场价格的影响较大。3促进农牧民增收的对策      3.1 利用典型引路,带动农民致富   促进农牧民增收,解决多数人增收问题,重在引导。但引导不是代替农民拿主意,更不能强迫农民走领导认定的“富路”。一是树立“科技”型农民。比如:加依勒玛乡阿克墩村周祥德,从东北引进西瓜新品种进行示范,纯收入可达到1500元/667m2,成为种瓜富裕户,并带动周围农民进行生产,共同致富。二是树立“机动”型农民。应培养一批头脑灵活、观念新颖、信息灵通的农民,通过利用信息打时间差、找空间差来“挣活钱”。三是树立“创新”型农民。对于一些有想法的农民,应积极鼓励引导,帮助他们养特种动物,种特种植物,搞“农家乐”,搞土特产。从而提高销售效益,促进增收。      3.2 实施“三增”措施,促进农民致富   一是帮助农民“增志”。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教育,帮助群众摆脱传统观念束缚。二是帮助农民“增智”。加大培训力度,开展科技下乡,把大批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成果送到农村,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科技意识和就业能力。三是帮助农民“增视”。下功夫帮助他们拓宽视野,转变思维方式,使他们适应形势,认识机遇,善谋会干。      3.3 调整优化结构,推动农民致富   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跳出农牧业生产的小圈子,运用系统、开放的发展思路,对农牧业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予以综合考虑、整体运作。一是以科技进步为依托,提高优质、高效农产品的比重。二是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三是加快发展农村庭院经济,提高农民增收渠道。四是转变农牧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