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新课堂2018-2019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愚公移山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VIP

精英新课堂2018-2019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愚公移山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23* 愚公移山 【导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的自读能力。 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3.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 4.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课时计划】 2课时 情景导入 激发兴趣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耳听江涛的《愚公移山》,这是怎样的一段传奇佳话?我们的心中有怎样的感叹?请随我走进古代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板书课题) 自主学习 展示交流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字音 万仞(rèn)      冀(jì)州      荷(hè)担 箕畚(jī běn) 孀(shuānɡ)妻 始龀(chèn) 智叟(sǒu) 穷匮(kuì) 一厝(cuò) 雍(yōnɡ)南 陇(lǒnɡ)断 2.文言知识梳理 (1)重点实词 方七百里 方:面积。 惩山北之塞 惩:戒,这里是“苦于”的意思。 迂:曲折,绕远。 毕力平险 毕:全。 杂然相许 许:赞同。 损:削减。 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龀,换牙。 寒暑易节 易:交换。 固不可彻 彻:通。 何苦不平 苦:愁。 (2)通假字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 (2)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 (5)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 (3)古义异义 (1)年且九十(古义:副词,将近。今义:连词,表意思上的递进关系。) (2)指通豫南(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 (3)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古义:连……都……。今义:曾经。) (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古义:扛。今义:莲。) (5)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 (6)惧其不已也(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4)一词多义 且年且九十(将近) 且焉置土石(况且) 之跳往助之(代词,他们) 隐土之北(助词,的) 甚矣,汝之不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而何苦而不平(表承接,不译) 面山而居(表修饰) 而山不加增(表转折,可是) 其其妻献疑曰(代词,他的) 其如土石何(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 以以残年余力(介词,凭、靠) 河曲智叟亡以应(连词,用来) 焉始一反焉(语气助词,可不译) 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3.作者名片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者著作的汇编。《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的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 4.文体知识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目的。大量的寓言在历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文学遗产的宝贵财富。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一)朗读指导 感知大意 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提示句子停顿。 【交流点拨】示例: 惩/山北之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3.学生根据注释提示,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圈点勾画难词难句。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答疑解惑。 (二)整体感知 把握内容 1.全文一共四段,勾画了几幅图画?是哪几幅图画? 【交流点拨】四幅图画。第一幅:二山雄立图(第一段);第二幅:战前动员图(第二段);第三幅:毕力平险图(第二段);第四幅:愚公智叟辩论图(第三段);第五幅:神灵移山图(第四段)。 2.移山非移物,在挖山过程中有哪些困难? 【交流点拨】①山高大无比:“方七百里,高万仞”;②路途遥远:“寒暑易节,始一反焉”;③移山的人年龄太大或太小:“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始龀,跳往助之”;④工具简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困难重重。 3.读课文,完成下列内容。 【交流点拨】两山规模、位置:方七百里,高万仞;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愚公移山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 移山目标: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移山方式:叩石垦壤,箕畚运 移山时间: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移山冲突:愚公、智叟 移山结局:无陇断 合作探究 深悟文本 步骤三 分段精读 深层探究 1.阅读第一、二两段,探究下面的问题。 (1)“其妻献疑曰”是不是不愿移山? 【交流点拨】文中“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uangqiaoli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