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药研究进展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药研究进展
【摘 要】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至完全消失的过渡时期内,由于生理和心理改变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据收集近年来中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文献资料发现,中医对本病的病因病机的认知、辨证分型治疗、专方、基本方加减及其他中医特色治疗方面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药;综述
【中图分类号】R271.1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413-02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至完全消失的过渡时期内,由于生理和心理改变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常见月经紊乱、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心悸失眠、抑郁健忘、浮肿便溏、皮肤感觉异常、头晕、腰酸等。本病属于中医绝经前后诸证,临床发病年龄在41~55岁的女性。此病是一个多因素疾病,涉及多系统病变。据国内文献报导,围绝经期妇女约有85%―90%会出现程度不等的多种不适,约10%―30%患围绝经期综合征[1]。因此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和治疗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中医学在本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效果较显著,具有独到之处。
1 病因病机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论述颇多,归纳起来,多从以下几个方面为着眼点:
1.1 肾精亏损 中医学以脏腑虚损学说为研究中心,将本病的病因病机归结于“肾”。认为妇女在月经前后,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二脉空虚,精气精血不足,生殖能力降低而至消失。早在《素问?上古天真论》就认识到“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明确指出肾通过冲任二脉主司月经和生殖,肾气主宰着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过程。《灵枢?海论》云:“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可见肾精亏损、肾气不足是绝经期出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心烦不寐、崩漏、五心烦热等一系列症状的病理基础。陆氏[2]等均认为肾虚是导致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随着先天精气的盛衰,生长壮老已是人类进程中的一个必然过程。
1.2 肾虚及肝 肾为先天之本,肾为肝之母,肾衰必然影响肝,使其功能失调,肝的功能失调是本病的主要病机。因围绝经期时,天癸将绝,肾气渐衰,冲任脉虚,常导致肝阴不足,水亏火旺,肝的藏血和疏泄功能降低。明代汪昂指出“妇人以肝为先天”,肝藏血,主疏泄,司血海,体阴而用阳。周焕凤[3]认为,天癸属肾,冲为血海,肝为藏血之脏,因此本病与肝肾失调有密切关系。
1.3 心肾不交 肾虚癸水不足,天癸不能滋养心肝,肾阴不足,癸水衰少,因而心火上炎。张雪莲等[4]认为,肾阴渐衰,肾水不能上济心阴,致心阳独亢,及肾阴不能滋养肝木,造成肝肾阴虚,心肝火旺是其根本病理因素。《内经》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主神明”,“心藏神”,“心者,精神之所舍也”,阐明心是主宰和蕴藏神明的重要器官,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特别是精神情志症状应责之于“心主神明”功能的失调。谈勇等[5]则认为心肾不交病机在其发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肾阴虚衰为发病之先导,心肾失济是绝经前后的阴阳失衡之关键。
1.4 肾虚痰瘀 闫氏[6]认为肾气亏虚,气化不利,聚湿成痰;肾阴阳俱虚,重伤肝气,肝郁气滞,冲任空虚,虚寒内盛,瘀血阻滞,痰瘀互结,引起本病的各种症状。
1.5 肾虚血瘀 妇女经断之年,肾气渐衰,肾精不足,冲任脉虚,机体处于一种特殊的生理状态,肾脏精气亏虚,必然累及八脉,肾水不足,不能气化,而致气滞血瘀。左芳等[7]认为,本病最主要的病理机制为气滞血癖,因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为血癖,肝郁气滞,阻碍气机,癖久化热,上扰心神则发病。
1 .6冲任二脉虚衰 毛氏[8]认为冲任二脉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和脏腑气血的盛衰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冲任虚衰、失调,源于脏腑功能的虚衰、失调,尤其是脾胃、肝、肾这几个脏腑。因“冲脉隶于阳明”,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妇人年过半百,肾气渐衰属自然规律,而人体赖以生存及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精、血、神、气,来源于脾胃之化生。若脾胃失于健运,气血阴精之源匮乏,肝肾所藏精血无法充盈,则导致冲任二脉失调,围绝经期综合征亦在所难免。
2 中医治疗方法
2.1 辩证分型治疗
辩证论治是中医治病的特色,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根据不同证型给予相应治疗是临床治疗常法。目前,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报道较多,但临床辨证分型繁多,没有统一的标准。周英[9]从肾辨治围绝经期综合征,以补肾为主治疗,分别从温补肾阳、滋补肾阴、补肾固摄、温阳行水、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引火归元、滋补肝肾等方面辨证治疗,临床上用左归饮、右归饮、知柏地黄汤、杞菊地黄汤、金匮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