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编辑人员素质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图书编辑人员素质研究

图书编辑人员素质研究   摘要:编辑工作作为出版行为的一个关键环节,直接沟通作者和读者,影响图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的转型,图书编辑队伍出现了一系列伴随市场经济而产生的问题,对编辑出版工作产生了直接影响,使得出版质量下滑,出版实效减弱,因而作为中介环节的编辑人员的素质不容忽视,重待加以解决提高。   关键词:图书编辑;不良素质;优化提高   中图分类号:G2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05―0180―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社的编辑队伍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编辑们以自己辛勤的劳动,一代又一代地默默耕耘,严格要求书稿的质量,力求使书稿达到至臻至美的境界,推动着我国的出版事业不断向前繁荣发展。但是,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社会上一些思想浮躁、急功近利的风气也波及编辑出版行业,严谨细致的案头工作日益被忽视,出现了“有本事抓策划,案头工作没出息”的错误看法。于是,审读书稿在一些人眼里已沦落到“辅助性劳动”的地位,文字加工成为雕虫小技,面对书稿,只是批字号、字体,难以见到在文稿上改动的墨迹,一连串的差错也应运而生。例如,把“明日黄花”错改为“昨日黄花”,“象”与“像”无从区分等等。当前,以至于一些出版社提出了“哑铃”式发展战略,即强调选题开发和市场营销两头的重要性,而把编辑工作当作了中间细细的那根握柄。编辑加工被边缘化、弱化的倾向十分严重,这是近年来图书质量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图书编辑人员的整体素质状况不容乐观,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编辑队伍中出现了一系列的不良现象。      一、浮躁      我国图书出版迅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许多新矛盾,比较突出的是数量增长过猛,部分图书质量下降,甚至粗制滥造,究其原因: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面临着各种现实压力,社会上普遍存在浮躁心态。来自图书编辑层面的浮躁之气必然对图书质量产生影响,乱出书可以算是整个浮躁文化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下的图书印刷精美、包装豪华、价格惊人,其贵族化、礼品化趋势愈演愈烈。很多出版机构不遵循出版规律、不认真进行市场调查。而是炒作“畅销书”,盯着同一热门题材出书的“搭便车”、“跟风”和“注水”之风盛行。还有大量“崇洋媚外”的伪书也打着“畅销”的旗号“粉墨登场”,这些都折射出了出版界的嘈杂浮躁心理。      二、急功近利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图书的商品属性越来越明显,出版越来越具有商业操作性,而当市场成为出版社重视的焦点后,“热点”、“畅销”成为编辑追逐的中心,急功近利的思想慢慢滋生。在这样的心态下,出版这种文化事业丧失文化底线,变成“只要赚钱就出”的惟利是图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视市场、认可图书的商品属性、追求经济利益并非不重要,但必须把握好度,出版如果变成了只看见钱的事情,编辑们如果都长着一双急功近利的眼睛,出版社就会成为纸加字产品的低级作坊,图书市场就会成为叫卖声不绝于耳却没有精品的空壳市场,没有思想与内容的空壳子,还卖什么呢?可悲的是君不见这些年“哈佛”热、“狼”热、“三国”热、“超女”热,一浪比一浪热,出版界是年年有风景,但又速速成烟云,产品多数卖不掉,卖得掉的也大多是一时一会一锤子的生意。急功近利最后造成的结果是:“十年磨一剑”的大气和沉稳离我们越来越远,文化在靠近大众的同时,其厚重的内涵一路走一路丢,长此以往,最后它将在出版人的手里成为印着字的轻得不值一钱的废纸。      三、媚俗      图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几乎所有的出版物不约而同地向读者靠拢,把“读者是上帝”的比喻发挥得淋漓尽致。但在其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媚俗――不管兴趣、不加区别、不计后果地一味迁就世俗大众,迎合流行时尚乃至某些读者的低俗心理。主要表现有:热衷于生产速成的畅销书,乱出书、出书乱、出“乱”书,学术著作、文艺经典难以出版,平淡浅薄甚至宣扬金钱至上、色情迷信的图书却大量出笼。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媚俗不该,那么,编辑出版者是否应该及能否拒绝媚俗并超越媚俗?答案是肯定的。编辑当然不是救世主,但是在俗世当中,作为一名从事关乎灵魂净化提升工作的人,至少他应该有不盲从的警惕,有超越公众目光辨别善俗与恶俗的能力,有张扬正确理念的勇气,为提升大众文化的层次品位尽一份心、出一份力,这是作为个体编辑应该具备的素质。      四、“拼装”      社会处于转型期,功利性风尚左右着人们的工作生活,短期行为泛滥。图书出版也概莫能外。出版周期缩短,大量出版非原创图书。原创供给的不足,使“赶潮流”、“模仿制作”、“求短效”成为某些出版社的“出版策略”,其选题策划和出版上市的速度非常快,拼凑剪贴,抄袭剽窃,胡编乱造,很快就能整合出一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