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GIS中国2000年人口之分布格局研究
基于GIS中国2000年人口之分布格局研究
【内容摘要】人口地理研究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ArcGIS为工具,以第五次人口普查分县数据为基础,定量分析了中国2000年之人口分布,并在GIS支持下,直观显示了中国2000年人口密度图。研究表明,中国2000年人口分布仍保持东密西疏,东南部人口密中有疏,西北部人口疏中有密的空间格局;人口密度在100人/km2以上的地区占全国人口的91.19%,占国土面积的32.24%;人口密度在100人/km2以下的地区人口比重只有8.81%,面积占67.76%;在GIS工具帮助下,清楚界定了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和浙闽沿海地区等若干人口密度超过500人/km2的人口密集地区。研究认为,1960年来中国人口分布的地理格局并未发生大的改变。??
关键词:GIS;人口分布;人口密度;胡焕庸线 ??
【作者简介】葛美玲,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生;封志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北京:
人口地理研究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有着重要意义。人口分布是人口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它是指人口在某一特定时间内于一定地理空间的集散状态,或称之为人口的空间形式(祝卓,1991)。衡量人口分布状况的指标通常有人口密度、人口分布重心、人口潜力等。其中人口密度是表现人口分布最主要形式和衡量人口分布地区差异的主要指标(祝卓,1991)。??
我国现代的人口分布研究始于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他在1935年提出了一条黑河(爱辉)―腾冲线(后人称之为胡焕庸线),将我国的人口分成东南和西北疏密差异悬殊的两部分(见表1),表1中的数据描述了当年人口分布的状况。当时,中国人口数为45892万人(包括外蒙古)(胡焕庸,1935)。??
第5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2000年中国人口达到了124986 万人,约占当年世界人口的21.4%。统计表明,2006年中国人口已经达到了131448万人。与胡先生当年相比,60多年过去了,人口翻了一番多,中国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人口分布格局怎样呢?为了回答这一问题,基于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我们利用GIS工具,计算和分析了中国的人口分布格局,以定量揭示中国人口分布的地域分异规律与空间集聚性。??
1 数据来源和数据处理??
选择人口密度作为显示和分析人口之地理分布的首要指标。依据公式,人口密度=人口数/区域面积。人口数据来源于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分县光盘数据,面积数据来源于2000年全国分县行政区划电子地图。分县电子地图来自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环境数据中心。在ArcGIS软件的支持下,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 ,使人口数和对应的行政区划保持一致。计算出分县的人口密度,并显示成人口密度图(见图1)。??
图1 2000年中国分县人口密度图
资料来源:用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光盘数据中的人口数计算得到的分县人口密度,在ArcMap下专题制图而成,具体操作见正文。县级行政区划地图来源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
注:图中包括港澳台数据,都未到分县,表示的是整个地区。在下文的分析中,将只包括香港和澳门,而不包括台湾。
为了便于观察人口密度的地区差异性,对二维图形进行三维设置(见图2)。??
图2 中国分县人口密度三维显示图??①
注:图例同图1,直线为胡焕庸线,图中未标出南海诸岛。??
资料来源:据图1中的人口密度数据,在ArcScene下制作而成。
应用ArcGIS对人口普查数据进行研究,一方面可以通过图形显示,直观地观察人口分布的空间状况,明了我国2000年各地区人口分布的地理差异;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用ArcGIS特有的空间查询功能,分地区计算人口分布。??
2 中国2000年人口分布之地理格局??
2.1 中国人口分布之大势是西疏东密,但东南部地区密中有疏,西北部地区疏中有密??
由图1和图2可以看出,中国2000年人口分布之大势仍然是西疏东密。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地区,分县人口密度呈逐渐降低趋势。与1935年的胡焕庸研究对比,经过65年的天人巨变,东南与西北半壁的人口与面积比重发生了细微的变化,但仍保持在94:6的水平(见表2)。??
东南半壁人口分布密集,土地面积占到全国的43.8%,而人口却占全部人口的94.1%;人口密度为285人/km2,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多,更是西北半壁的20倍。东南半壁存在着多处人口密度高值区,主要有沿海一线、华北平原、四川盆地、东北沿京-哈铁路线以及长江等河谷地带;同时,东南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塔望食品品牌策划:品牌就是生意,功能饮料行业如何正确品牌定位.pdf VIP
- 2023春国开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形考任务(形成性考核作业1)试题及答案.pdf VIP
- HGT20592_20635-2009钢制管法兰、垫片和紧固件(法兰选取).pdf VIP
- 中国脱硫脱硝除尘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 VIP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营销现场作业安全工作规程(试行).docx VIP
-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考试(理论考核)题库及答案(2025年深圳).docx VIP
- 手工贴标工艺培训.pptx
- 电梯(困人)机房救援说明.doc VIP
- Power BI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案例教程.pptx
- 建设法规测验.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