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拟剧论视角探析日常朋友圈中秀自我呈现
基于拟剧论视角探析日常朋友圈中秀自我呈现
摘 要 利用戈夫曼的拟剧理论中的几个重要概念来研究微信朋友圈动态中个人对自我形象的塑造,以及为了维护表演在朋友圈中完美的呈现而使用的一些交往技巧。具体包括熟人圈中剧组与观众的互动模式,用户如何使用印象管理中的防御性艺术来防止表演崩溃,“秀”对他们在网络虚拟交往中起到了何种催化作用,“赞”作为符号在互动中的象征意义是如何可能的。通过这些传播学角度的分析,能够对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新的人际互动交往方式有新的理解,最终理性认识传播及其技术如何嵌入且影响人的生活。
关键词 朋友圈;秀;自我呈现;拟剧论;互动交往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08-0026-03
1 从现实社会延伸到社交媒体中的“秀”
社交媒体时代,微信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一种社交工具,根据腾讯公司的相关数据显示,微信的平均日登陆用户为5.7亿,平均每天打开微信10次以上的用户,达到55.2%[1]。庞大的用户数量构成了一个基于网络虚拟环境下的社交圈。早起与晚睡的第一件事就是刷朋友圈。吃饭前先拍照,旅游时发风景照,女生化妆之后发自拍照,各种类型的照片充斥着朋友圈。除此之外,随时随地即时发表自己心情感想、动态及定位、生活琐事等文字内容也成了“秀”的一种表达方式。朋友圈不再是最初简单定义的“朋友”圈,而是各种秀和心灵鸡汤类杂糅的大杂烩。在这个拟态环境中,人们秀吃喝玩乐的行为就像是一场表演,为了使他人按照我们所期望的那样看待自己,努力表演出与自己定义相符合的形象。
人们越来越热衷于“自我表露”,正如美国学者安德鲁所描述的那样,社交网络中的每个人都热衷于暴露自己――个人信息、位置、品味、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2]。从需求层面解释,人们通过“秀”来赢得他人关注;个性化前台的建立则用来标榜自我,获得身份认同;借“点赞”或评论的互动方式来维系人际关系。秀恩爱、秀富、秀颜、秀情调、秀品味等等一系列“秀”的符号共同构建了一个新的人际互动场域。
2 从拟剧论视角分析“秀”行为
戈夫曼的拟剧论认为人人都是社会这个舞台上的表演者,为了使他人按照自己呈现出来的内容看待本我角色,会通过各种印象管理技巧来操纵和粉饰自己的角色形象。这一理论中,最为重要的几个概念的学理阐释包括:角色扮演、表演舞台、演员与观众、表演剧本。下面笔者将根据这几个重要概念来缕析朋友圈中“秀”行为。
2.1 表演舞台
拟剧论中,前台是指个体在表演期间有意无意的使用的、标准的表达性装备。前台是表演者为了塑造自我而进行的理想化表演,后台则是表演者为了支撑前台的无误差表演而进行的其他表演工作。微信的表演舞台就是作为发布动态和分享内容的朋友圈,前台包括有微信头像、昵称、个性签名、封面照片等。
这些显性符号可被好友,即除本我之外的他者能直接观察到,可帮助观众或多或少的感知账号所有人的外缘信息。例如:一个朋友圈封面是卡通人物漫画的账号,其本人的年龄范围会是30岁以下;一个朋友圈签名是豪言壮志的账号,其本人应该是有进取心的或者说是想表现出自己是个进取的人。这些符号是“表达性装备中能使我们与表演者产生内在认同的那些部分”,并且由于符号之间具有关联性和前后一致性,所以前台表达出来可被直接观察的外缘信息都是稳定统一的,某个账号的朋友圈,不可能既表露出账号所有人性格深沉又传达出他幽默搞怪的特点。
与微博社交媒体的属性不同,微信是一种社交工具,其用户基数最初都是建立在实时交流的功能上,因此,朋友圈带有社会交往意义却又有其特殊性。一方面,朋友圈具有实名制性质,每一个好友都对应现实社会生活中一个具象的熟人,且双方都知道对方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身份,这一定程度弱化了社交媒介带来的虚拟性。另一方面,由于观众与演员间无直接观察,导致互动交往中对方前台的表情动作等视觉性线索缺失。
2.2 演员与观众
朋友“圈”将账号所有人在现实生活中建立起来的人际脉络延展到网络上,相比于被大V占据的微博平台,我们在朋友圈中看到的新鲜事都是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熟知的朋友、同事、同学等,因此,构成了双向交往关系,构成这个共同场域的人互为演员和观众。
笔者根据自己的观察对“秀”的表现进行了分类:分享体验型、标榜自我型、情感表达型。分享体验型是根据个人体验将所经历的事或物向他人分享传播,例如旅游时发的心情状态、吃饭时发的美食照片或对食物的评价等;标榜自我型是表达自我认同的诉求,包括观点、品味、兴趣爱好、价值取向等方面,如女孩将高昂消费购物清单“晒”出来以期得到别人对她“富”的认同;情感表达型是发布动态仅是为宣泄情感或抒发情绪,例如某人为了宣泄愤怒而在朋友圈发表了大段吐槽文字。
但不管这些类型如何划分或被定义,在朋友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