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境遇花鸟画形象表现
基于境遇花鸟画形象表现
摘 要:中国花鸟画在各个发展时期由于画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个人情感变化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象有着巨大的差异性。旅台画家沈耀初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末期创作了大量的以鸿雁为题材的画作,这些作品所体现了什么样的情感,反映出什么样的时代和个人境遇呢?本文通过鸿雁的传统形象的嬗变出发,探讨画家如何通过不同时期艺术形象的创造来体现生活境遇,进而讨论沈耀初花鸟画作品形象创造的当代意义。
关键词:沈耀初 鸿雁 境遇 情感
引言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是这样看待艺术行为:“艺术家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某种感情,并且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以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这种感情”。换言之,情感决定艺术形象,同时艺术形象反映情感境遇。优秀的艺术作品多是能够明确地表达画家情感境遇,才凸显其珍贵。旅台画家沈耀初作品的艺术形象同样真实地传达其情感境遇。由于沈氏人生经历的传奇与特殊性,吸引了笔者对其人生境遇与其创作艺术形象之关联研究。本文拟从沈耀初的“雁画”题材作品的造型出发,深入地研究其在渡台后几个不同阶段所创造出的艺术形象的嬗变与当时个人生活境遇和情感的关系。
一、 情与形合――沈耀初艺术观
沈耀初十分重视艺术创作的主观色彩。他认为: “我对于艺术的创作,常以主观为主,以不同的素材,采取不同的表现方法,力求其清新、奇兀、混成、幽深的种种情趣。每次作画必先立意,力求建立自尊下的“自我”和“真我”;沈耀初强调应该主观的去看待从获取的素材,在创作中除了要了解素材的差异性,更重要的是要有“立意”,有了立意,艺术作品才会有情趣,才会有自己的面貌。沈耀初还进一步指出造型与情感的关系,他说道:“画家要表现什么情,就应造什么形。”艺术作品的夸张和变形不仅是是为了画面形式、节奏表现的需要,更是为了画家表现自我情感的需要。造型与情感是一种相应的关系。这种关系使我们联想到中国花鸟画史上,徐渭在其《墨葡萄》图中,用狂放不羁的笔调、随意挥洒出来的墨点来表现他对现实境遇的不满和“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怀才不遇之牢骚。八大山人通过鼓腹的鸟、瞪眼的鱼形象来宣泄这个没落王孙对现实的无奈,其画面上充满了孤高和悲情色彩。可见,艺术形象与主观情感的关系是何等密切。然而,人的情感生成和变化往往取决于生活境遇的转变。因此,画家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可以说是随着其生活境遇的转变而产生变化。
二、 因境而生――沈耀初鸿雁形象嬗变
台湾董云霞对沈耀初曾有一段这样的评述:“从人性的观点来看,40年飘萍无依,与家人分散,可说是人生的沉哀深痛,但就艺术的角度而言,画家因境遇变迁,致一心以绘画为寄托,使作品有更感人的深度,又似乎值得庆幸”。沈耀初渡台后鸿雁题材的创作经历了五六十年代的孤独形象、七十到八十年代早期的漂泊形象和八十年代的思归形象。这些形象的变化也反映了沈氏在各个时期的境遇变化。
1.孤雁――孤独的倾诉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沈耀初的“雁画”题材作品比较稀少。目前,仅见于台湾叶荣嘉所收藏的一幅《芦雁图》(见图2)。此图从图式和画风上看并无多少新意,还是在一个比较传统的框架里。从造型及笔墨结构上看,这类风格明显是来自清代画家边寿民的绘画传统。在芦苇丛下一只孤雁,引颈回望身后的远方,其眼神似乎若有所思而呈现一种迷茫的神情。画面上方的枯黄芦苇为作品点明了深秋的时间节点,寒风瑟瑟,意境萧索,凸显了悲秋的意境。
孤雁是一种孤独的象征。唐杜甫有诗云:“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作者把自己比作一只失散离群的雁儿,战争使诗人与兄弟、家人天各一方,这种孤独感谁人能够理解呢?诗与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可用来表达作者境遇,抒发自我情感。渡台后的沈耀初,从原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有妻儿老小在身边陪伴而变为长期独居,孑然一身,过着形影相吊的生活。再者,沈氏滞留台湾确是无奈之举,赴台时并未携带如何谋生所需的学历、教历证件,以至于滞台初期生活过得十分艰辛。所以,这一时期的生活环境给他带来的其孤独与寂寞感不言而喻。而他创作的“孤雁”所表达的正是画家本人,有感而发的形象自喻。孤独感是沈氏这一时期花鸟画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基调,这在当时他所画的作品,多有呈现这类情感。如在1956年除夕之夜所作的《破巢雏鸡图》,画中所题跋也颇能体现沈氏当时情境:“故国悲沦落,旧巢风雨侵。大难求净土,破屋画酸辛。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对此长叹息,漂泊两关情。”除夕之夜本是与妻儿团圆的日子,沈耀初却独自在孤岛上艰辛地生活着。虽然自己与家乡只是隔海相望,但在画家心中却是万里之遥。此时的作者与其说是对家中妻儿怀着深深的思念之心,不如说是对自己孤独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清版)B-T 24353-2022 风险管理 指南.pdf VIP
- GB∕T 24353-2022 《风险管理 指南》解读和应用指导材料(雷泽佳编写2024B0).pdf VIP
- 2025年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考试试题及答案.pdf VIP
- 前交通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个案护理.pptx VIP
- 临床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个案护理.pptx VIP
-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试题及答案.pdf VIP
- 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docx VIP
-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试题及答案.pdf VIP
-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个案护理.pptx VIP
-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个案护理.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