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雨水集蓄利用技术
8.1概述
雨水资源的利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凡是利用雨水的活动都可以称为雨水利用。如兴建水库、塘坝等开发利用地表水的活动,打井开采地下水的活动以及人工增雨等活动。而狭义的雨水利用是指直接利用雨水的活动,如利用一定的集雨面收集雨水用于生活、农业生产和城市环境卫生等。本书所述及的雨水利用是指狭义上的利用。
8.1.1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替代的生命资源,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经济资源。地球上70%的面积是海洋,因而水资源总量中97.5%是不可能直接利用的海水,淡水资源只占2.5%,而可以直接利用的河流、湖泊和水库的淡水资源,仅为淡水资源总量的0.26%。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排污量大增,又导致水源的污染;森林等植被破坏使得生态失去平衡,也会造成雨量减少,地下水的补充量减少。目前,世界上大约有90个国家,40%的人口出现缺水危机,因此引起世界许多国家的关注,联合国于1997年发出淡水资源短缺的警报:“缺水问题将严重制约下世纪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并可能导致国家间的冲突。”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m3,居世界第6位;人均占有量2300m3,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被列位世界13个贫水国之一。我国660多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达300多个,其中严重缺水城市108个。据统计,全国城市目前日缺水量达1600万m3,每年因缺水损失工业产值1200多亿元。全国农村每年缺水约300亿m3,有5000多万人和2.5亿头牲畜饮水困难。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干旱日益严重,全国每年受旱面积达2000多万hm2,因干旱粮食减产达150亿kg左右。面对水资源的紧缺局面,解决的办法是开源节流,首先要保护现有的水源,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节约水源,如农业上实施节水灌溉技术,工业上治理水污染、利用废水,国家调节供水政策,提高水价等。在开源方面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但工程量大,工期长、耗资大。而充分开发雨水资源则是切实可行的办法。目前我国对天然降雨的利用率只有10%,与国外利用率高的国家相比,可利用的潜力很大。我国降水量在250mm以上的地区很广,且降雨集中在6~9月,荒坡山地、路面、场院和屋顶等设施为聚集雨水创造了有力条件,这些地方都可以进行雨水的开发利用。
8.1.2雨水集蓄利用的发展与展望
(一)国内外发展概况
雨水利用是一项古老的使用技术,远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中东地区,就有收集雨水用于生活和灌溉。在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和中国的新疆,2000多年前就建造了坎儿井用于灌溉。约1500年前以色列的纳巴秦人利用年降雨量仅100mm的雨水资源,在沙漠中种出庄家。在墨西哥、秘鲁和南美的安第斯山山坡上,1000多年前就建造起来能灌能排的雨养梯田。几百年前印第安人就收集雨水种植玉米、南瓜和甜瓜。本世纪中期,以色列制订了“沙漠花园”计划,实施多种形式的雨水集蓄工程,在沙漠上种出了庄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80年代以来,雨水集流系统得到迅速发展,在一些多余的国家也得到发展,雨水利用范围也从生活用水向城市用水和农业用水发展,如东南亚的尼泊尔、菲律宾、印度和泰国,非洲的肯尼亚、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坦桑尼亚和马里等国。工业发达国家,如日本、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法国、瑞典等国都在开发利用雨水。特别是联合国1981~1990年的“国际饮水及卫生十年”计划的实施,使雨水利用的现代化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和推广。1982年6月在美国夏威夷召开了第一届雨水集流利用的国际会议,成立了国际雨水集流系统协会。1995年6月在中国北京召开了第七届雨水集流系统协会,进一步推动了雨水的开发利用。
我国雨水集蓄工程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2500年前,安徽寿县就修建了大型平原水库,拦蓄雨水,用于农田灌溉。秦汉时期,在汉水流域的丘陵地区修建了库塘,对雨水进行拦蓄和调节。在西北黄土高原等干旱半干旱山区人民在同干旱作斗争的过程中,创造了许多雨水利用技术,如土窖、大井口、坎儿井和蓄水塘等设施外,还改进了修筑梯田、沟筑土坝、粮草轮作等就地蓄雨措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社会历时的原因,这些措施并未得到迅速的发展,仍未摆脱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解放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由于北方干旱日益严重,水资源日益紧缺,在国际雨水集流事业的推动下,国家重视了这方面的研究。从80年代就开始了雨水利用技术和水资源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七五”期间北京开展了城市雨洪利用技术研究。80年代末以来,各地发展较迅速,如甘肃省实施的“121”雨水集流工程(每户建100m2左右的雨水集流场,打2眼水窖,发展1亩庭院经济),内蒙古实施的“112”集雨节水灌溉工程(一户建一眼旱井或水窖,采用坐水种和滴灌技术,发展2亩抗旱保收田),宁夏的“窖水蓄流工程”,陕西的“甘露工程”,还有山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肾盂旁囊肿的研究的现状及进展.doc VIP
- 3.1《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节选)》课件-中职高二语文(高教版2024拓展模块上册).pptx
- PCB多层压合工艺PPT课件.ppt
- 第一单元第二节+体验“云上生活”++课件 2024—2025学年川教版(2024)信息科技+七年级上册.pptx VIP
- Garmin佳明Forerunner 165 智能GPS跑步腕表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 工程项目工期关键节点和线路保证措施(模板)18.docx VIP
- 泰康入职测评考试题库答案.pdf
- Ai围棋定式大全(重排彩图).pdf
- 汽车钣喷系列教学课件--钣金件焊接工艺.ppt
- 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管理制度.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