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日战争时期房良的农民合作社
王绍清 侯之扬
房良合作社建设沿革
1941 年1 月10 日,房良联合县第一个“农民合作社”诞生,名为房良二区农民合作社,地址六渡。
1941 年6 月 14 日,房良联合县分治后,改称房涞涿联合县,随之合作社亦改称为房涞涿二区农民合作
社。
1941 年8 月初,二区农民合作社社址迁于九渡。
1941 年秋,昌宛房联合县成立后,在一区区公所所在地庄户台,成立一区农民合作社。
1942 年春,房涞涿联合县二区农民合作社社址迁于八渡。
1942 年春,昌宛房联合县一区农民合作社,在日伪军扫荡中被洗劫,是夏再次重建。
1942 年冬,房涞涿联合县二区农民合作社,迁十渡县政府所在地,改为房涞涿县合作社。
1943 年4 月中旬昌宛房联合县一区农民合作社,再次被日伪军洗劫捣毁,后未复建。
1943 年12 月,房涞涿县合作社撤销,县合作社人员又迁回六渡原址,恢复原二区农民合作社。
1944 年初,房涞涿联合县二区马安村,成立马安村“合作社”。
1944 年9 月,房涞涿联合县分开,房山单独成立县政府,二区农民合作社再次迁十渡,合并房山二区
区公所,停止营业。
1944 年12 月,房山县政府设立“合作指导股”。
1945 年3 月,在房山二区十渡村,成立医药合作社。
1945 年春,在房山一区龙门台村,成立“一区合作社办事处”,下设医药部。
房良第一个农民合作社
建立:二区农民合作社,是房良联合县创办最早的一个合作社。社址在房良二区区公所所在地的六渡
村。从1940年10月在区农会的组织领导下开始筹建,创办人有隗福勤(合作社主任),隗永高(合作社会计),
李合(合作社采购员)。经过两个多月的宣传组织,使居住分散的村村岭岭,对组织合作社、解决军需民食、
有利于抗战、有利于人民生产生活的重大意家喻户晓。当时广大群众虽经日军数次扫荡,烧、杀、抢、掠,
缺粮少钱,生活极端困难,但都自愿地拿出仅有的鸡蛋、花椒、杏仁,甚至主动上山刨药材积极入股参加
合作社。共凑集股金六百多元,按规定每股当时五角计算,达一千二百多股,折合小米千余斤。于1941 年
2 月10 日正式建立并开始营业。
设施:为适应战争环境和当时经济条件所限,办社一切因陋就简,合作社开始设在六渡村社员隗秉存
家的三间北屋,与其同居一个院,天井之大不到四十平方米,设备简陋举目可睹,一无仓库车马,二无栏
柜货架,屋内仅有两节墙柜一个,既盛商品又当柜台。大小两杆称,算盘一把,大缸小坛有五口,醋提油
漏缸沿挂,墙上蓝色的布兜里装的是几十味中草药,别的再没啥。所有这些器具都是社员们凑集以及合作
社工作人员自己随身带来的。
为了防备日军不断的扫荡和围剿,合作社对大量及重要商品、煤油、火柴、布匹等大都坚壁在半山炭
窑、峡谷山洞之中,门市商品零星量小,如有敌情把商品分头装入背篓,随群众转移山后。当时合作社主
要运输工具,就是人人身上的那只背篓,人不离篓篓不离身,到1942 年初,合作社才有了第一头毛驴。
待遇:合作社工作人员的待遇和地方政府工作人员一样“半供给制”,每人每天供给十二两小米(十六
两一斤),后来就连十二两粮食也难保证了。
开拓:合作社建立之后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打破敌人经济封锁,开拓内外商品沟通渠道。当时合作社
曾选派精通业务、立场坚定的共产党员李合同志担任采购员,开拓南北两条地下商品流通渠道。在党的地
下组织的掩护下,首先,在仅距日伪军重点驻地——张坊北侧约五里远的下寺村暗设“地下商品转运站”。
该村属我解放区的边缘,地理条件优越,距敌封锁壕近在百米,出入内外可以接应;村北靠山,贴山逶迤
西下,即可抵达根据地。然后,又在敌占区南尚乐村,建立与长沟以西一带商贩通商的“地下联络点”。
策略:抓住利我而不利敌的一切有利时机,争取民众,打破敌人封锁,开展供销。
一、针对日伪军对其统治区的横征暴敛、残杀无辜,穷苦百姓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备受亡国之灾的
痛苦现实,通过关系深入敌区开展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唤起民众,奋起
斗争。通过宣传和秘密联络,把一些食不饱腹、仇视日伪、不甘当亡国奴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小商贩,争取
成为我方冲破敌人经济封锁、冒死贩运、沟通商品流通的一支有生力量,构成一条地下商品流通渠道,使
内外物资和商品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