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史 第七节浙江华侨华人跟其跟浙江经济建设.docVIP

华侨史 第七节浙江华侨华人跟其跟浙江经济建设.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华侨史 第七节浙江华侨华人跟其跟浙江经济建设

PAGE PAGE 7 第七章 浙江华侨华人及其与浙江经济建设 浙江侨史侨情 浙江列于粤、闽、桂、琼之后的华侨大省,有华侨华人和旅居港澳人士约120万人,遍布五大洲117个国家和地区;归侨3000多人,侨眷约100万。20世纪80、90年代以来,浙江人出国形成新高潮,新移民50万以上,是全国最多的省份。 (一)、浙江古代华侨出国概况及特点 1.出国概况。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台州开元寺僧思托随鉴真东渡日本,并定居不归。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越州(绍兴)浦阳折冲都尉沈惟岳受命护送日本遣唐使高元度返日,“留而不归”,改国籍,改姓“青海”,是有记载的最早日籍华人之一。 《浙江华侨志·大事记》:温州人周伫,998年在高丽当上礼部尚书;1038年,明州陈亮、台州陈惟积等147人从明州起航去高丽经商;1039年,台州徐赞等71人从海门(今椒江)出航到高丽经商,长期滞留。至今已有1千多年。1132年(绍兴三年),定海县有一批商人流亡到高丽,后经高丽当局同意回国80人; 出国原因:(1)经济发达。商业兴盛,特别在南宋,是全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有很多建大船的基地和出洋港口(杭、甬、温),设有市舶使、市舶场,便于下海;(2)兵事较多。黄巢起义发展到浙江,其他农民起义多次发生,流民不断产生,避乱下海出洋。(3)唐朝以降,浙江佛教兴盛,寺庙众多,高僧如云。佛教极具跨越地域推而广之的张力,而日本、高丽等到国佛事兴起较中国为晚,尚无多宗多派的分野,为溯源取经,寻宗弘法,文物之邦、佛教之乡的浙江被日本、高丽佛教界、文化界人士所看重,成为前来拜师取经、延聘高僧的首选地区之一。(4)浙南自然生存条件恶劣,天灾人祸,将浙南人推向绝境。 2.特点。职业:第一,古代以佛教界人士为主的文化人,为弘扬佛法、传播中华文化、开展文化交流出国。寺庙,长崎4座。日本天台宗以及创价学会、原道团等宗派的祖庭均以天台佛法为本,天台佛法乃至被誉为“日本文化之母”。第二,商人出国经商。没有破产农民、手工业者为谋生出国。明清时期屡屡实行海禁,民间商业界人士便寄希望于走私,这使浙江的以走私为主渠道的外贸反而趋向活跃,浙籍商从纷纷出洋,并且许多人难以回归,成为商业华侨。 去向和侨居地。具有高度集中的特征,大部分旅居日本,占2/3。其次是高丽,如南宋绍兴九年(1139)有4批宋商共同327人从明州出发去高丽;一些官员也到高丽定居,第三个去向是东南亚,而又以去越南为多。 17、18世纪之交(康熙年间),青田人带着石雕进入欧洲,最早记载的是1798年,山口陈半山人留国云东渡日本销售青田石雕;道光、同治年间,青田人进入欧洲的例证开始增多,于是,浙南旅欧美华侨群产生形成。 (二)、浙江近代侨史侨情 1.概况。契约华工少是浙江近代移民不同于闽粤等省的一大特点,也是浙江近代华侨队伍不大的主要历史原因。 一战后期英法俄三国来华招募赴欧作战后方服役的劳工,总数约20万人约有2000名青田人。这是有史以来浙江最大批量的移民出国。 浙江人出国还有三个渠道:第一,始于古代(康熙年间)的青田石商出国流在近代得到延续,并逐渐扩大。据查最早的是清嘉庆三年(1798)该县山口镇陈半山人留国云东渡日本销售石制品。苏伊士运动开通后,激起了青田人的出国热。他们又引带浙南其他邻县(瓯海、永嘉、文成、瑞安等)的人出国,在欧洲形成浙江籍的华侨群,浙江旅欧华侨曾占整个欧洲的80%以上。 至20世纪20——30年代,民不聊生,浙南人掀起了第一次出国高潮。青田人在海外最多时约达30000人,整个浙南华侨不少于5万。 第二,宁波、舟山及其他地区的海员、商人出国。 第三,留学不归者。第一批留美幼童120人中浙江籍8人,以后留欧、日生浙籍人士所占比重一直居前。 2.去向——走出了亚洲,远涉欧美,从古代不足10个国家和地区扩大到近代40多个国家。日本是浙籍华侨的最大侨居国。“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中国的不断扩大,浙江民众移居日本急剧收缩,向东南亚移民增多,重点是移居欧洲。这一分布格局一直延续至今,欧洲是浙籍华侨的“重镇”。 职业:少数人搞进出口贸易,大多数人是挈卖零售业、泥木手工业,后期有一定数量的餐饮业、皮革业、制衣业等。以留学人员为主的知识人员从事各类科技、文化事业。总的来看,浙籍华侨绝大部分是服务性行业。 (三)“很苦与闯荡”:青田人的集体记忆与认识强化 青田人大规模移民西方的原因:1.经济压力。青田抬头:连绵的山和丘陵。耕地的缺乏、交通的不便给予他们沉重的生存压力。“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 2.石雕工艺。目前发现最早的石雕作品是1500年前六朝时的4只墓葬品小猪,现藏于浙江博物馆。矿产主要在青田东南部,以山口、方山最为著名,另有仁庄的塘古、阜山的周村、季山、岭头等地。这些地方正是青田华侨聚集地,侨乡与石雕产区的重合,

文档评论(0)

my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