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后燕立国的地理特征与作战方略
内容摘要:后燕是十六国后期十分重要的一个国家,与当时的后秦、东晋并称三强,在后燕复国的过程中燕主慕容垂在许多地缘战略上把握住了实际情况,采用了正确的用兵方略,从而后燕的复国历程相对顺利,然而由于其也在地缘问题上出现失误,使得后燕政权昙花一现,忽兴骤亡。
关键词:后燕 北魏 西燕 中山 用兵方略
公元383年前秦东晋淝水之战后,战败国前秦立即土崩瓦解,北方重新陷入内乱,曾附属于前秦的前燕贵族慕容垂兄弟子侄立即进行反秦复国活动,经过数年征战,终于在前燕故地建立后燕政权,威震河朔,兵锋盛于一时,但在395年的参合陂之战中却惨败于新兴的北魏,从此一蹶不振,趋于灭亡,统一北方的重任就落到了北魏身上。后燕立国时间虽然短促,但却在许多方面有指导意义,为后世治国提供借鉴。
后燕地理范围及特征
后燕在公元394年灭掉西燕政权之后达到了鼎盛时期,此时后燕国土基本上收复了前燕时期的领土,只有南部的边界略有后缩没有到达前燕时期南临淮水的范围,具体包括以下几部分:
1、平州,郡治带方郡,地望约在今辽宁盖县南,辖今辽宁中部、南部。
2、幽州,郡治蓟县,今北京,辖今河北北部、北京、天津及辽宁西部。
3、冀州,郡治信都,今冀县,辖今河北中部,山东西北部、河南北部一带。
4、并州,郡治晋阳,今太原市西南,辖地包括今天山西中部地区。
5、青州,郡治济南郡,今山东济南,辖今山东东部、中部。
6、兖州,郡治东阿,辖今山东西部及河南东部一带。
7、雍州,郡治长子,辖地约为今山西东南部的长治盆地。
8、徐州,治琅琊郡,今山东临沂,约在今山东南部到江苏北部部分地区。
9、豫州 亦有学者考证后燕并未设立豫州,辖地也没有包括洛阳,参见苾达《十六国后期后燕未曾设立豫州》,《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1年04期,治于洛阳,辖地包括河南黄河两岸一带
亦有学者考证后燕并未设立豫州,辖地也没有包括洛阳,参见苾达《十六国后期后燕未曾设立豫州》,《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1年04期
后燕范围大致就是今天河北大部、山西中部和东南部、山东大部、河南北部、辽宁中南部地区。这一地区总体上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农业发达、人口众多。自从西汉以后,关中地区经济中心的地位不断受到河北地区的挑战,到东汉时期光武帝定都洛阳,标志着经济重心东移完成,河北地区成为了全国农业经济的中心所在地,“冀州,天下之重资也 西晋 陈寿 《三国志》 卷六 《袁绍传》”。河北地区拥有发展农业生产的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河北地区有众多的河流穿过,带来灌溉上的有利条件,比如黄河、滹沱河、永定河几大水系;其次是人口众多,为生产提供劳动力,“赵、中山地薄人众 东汉 班固 《汉书》 卷二十八下 《地理志》”,甚至到北魏占领之后,将人口繁盛的山东诸州平民北迁国都平城以充实京师,如天兴元年(398年),“徙山东六州民吏及徙河、高丽杂夷三十六万,百工技巧十余万口以充京师”、“徙六州二十二郡守宰、豪杰、吏民二千家于代郡 北齐 魏收 《魏书》 卷一 《太祖纪》”;泰常三年(418年)“徙冀、定、幽三州徙河于京师 北齐 魏收 《魏书》 卷三 《太宗纪》”,这样的移民一直持续到孝文帝时期。到十六国时期,虽然北方农业经济总体上处于萎缩状态,畜牧经济扩张,但河北地区仍然是主要的粮食产区。直到北魏建立之初,所谓“山东诸州”仍然是
西晋 陈寿 《三国志》 卷六 《袁绍传》
东汉 班固 《汉书》 卷二十八下 《地理志》
北齐 魏收 《魏书》 卷一 《太祖纪》
北齐 魏收 《魏书》 卷三 《太宗纪》
北齐 魏收 《魏书》 卷三十五 《崔浩传》
北齐 魏收 《魏书》 卷十四 《昭成传》
2、交通畅达。后燕所处的华北平原交通四通八达,从秦始皇以来历代中原王朝都重视河北交通的建设,这里道路密度极高,并逐渐形成几大交通枢纽,燕都中山北通幽州,再向西出大同到蒙古高原,幽州东经辽西走廊到龙城故地,中山向南到邺城,再向南渡河可到洛阳,中山向西经过井陉关进入山西,向东南经济南郡可到今天鲁东、鲁南地区,与以上几大城市均有畅通的道路相连接,在平时作战过程中兵力输送相当便捷,这对后燕进行的军事活动大为有利。
3、控制要枢。后燕所控制的势力范围之内包括了众多的军事枢纽和关塞要津,具体来说有以下三大系列关隘:首先是联通河北与辽东关外辽西走廊及其附属的山海关、冷口、喜峰口等等,其次是连接河北与蒙古草原的居庸关、古北口等等,再次是连接河北与山西的“太行八径”——紫荆关、飞狐口、井陉关、釜口关、天井关、轵关、白径关诸关口。掌控辽西走廊就能牢牢控制辽西辽东故土,掌握太行山诸关隘就能捍卫华北腹地,阻绝居庸关就能力保幽州不失,这也是后燕得以立国的重要地理因素。
然而,依山控河、交通四达的地理优势却也给后燕带来了不利影响,那就是兵灾严重,河北地区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