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初僧而遗民的基本类型-中国俗文化研究所数据库系统.PDF
文 李 瑄
史
新 清初“僧而遗民”的基本类型
义
“遗民僧”堪称中国文化史上最为特异的 遗民僧传记资料的著作问世。有关清初遗民僧
群体之一。他们兼有“遗民”与“僧人”双重身 的史料散乱杂错于各类典籍当中,有些相互转
份。“遗民”意味着不仕贰朝,坚守儒家伦理规 抄,若非留心考索辨别,要了解这一群体的整
范;“僧人”则必须有信佛出世的行为:这是自 体面貌殊非易事。
相矛盾的。然而,在明清易代之际,数以百计的 一个对于遗民僧研究非常基本,却并没有
有识之士却选择了寄身于此种矛盾共存体,这 得到足够强调的事实是:这一群体实际上由差
在中国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别甚大的两类人构成。一类人原本是儒者遗
中国的遗民史绵延千余年,宋元之际,遗 民,入清后由于种种原因遁入佛门———可称之
訛譹
民群体已蔚为大观。 清初遗民,除了人数和社 为“遗民而僧”。学界讨论较多的“遗民逃禅”当
会影响力激增之外,与前代相比,最特异的现 属此类。另一类人明亡以前就已经出家为僧,
象就是“遗民僧”群体的出现。编撰了《宋遗民 入清后由于表现出鲜明的政治倾向和追思故
所知传》和《明遗民所知传》二书的邵廷采,比 明王朝的情怀,被当时与后世人当作遗民看
较宋遗民与明遗民差别云:“僧之中多遗民,自 待———可称之为“僧而遗民”。
譺訛
明季始也。”在他看来,清初遗民与前代遗民 较早论及这个区别的,是《胜朝粤东遗民
最突出的差异,就是“遗民僧”的大量出现。此 录》的编辑者陈伯陶。该书“凡例”云:
前中国历史上是否有过“遗民僧”的存在?据现 诸遗 民于 国变后 为僧者 ,事非获 已,兹仍
譻訛 著其初名 。其甲申以前为僧 而仍 系怀宗社者 ,
存的宋遗民史料, 元初遗民僧只有寥寥一二
訛譾
之数,大多数人宁肯隐居于渔唱樵歌,也不愿 则冠以僧名,入之附录。
踏入佛门。而到了清初,却突然出现了“僧之中 这一分辨,虽是为了著录遗民僧姓名的方
多遗民”的特异现象。谢正光、范金民编《明遗 便,但陈氏已显然意识到两类人的不同。这种
訛譼
民传记索引》,“僧”类收录159人,笔者又调 不同以“出家是在明亡前还是后”为标志,但绝
查了一些谢著未收的文献,发现有传记存世的 非仅仅关系入释时间早晚的差异。简而言之,
遗民僧至少在300人左右。根据现存文献推 “儒家伦理”和“佛教信仰”既是遗民僧身份构
测,清初遗民僧大概占了遗民群体总人数的十 成的基本要素,又是其思想结构的两端。“遗民
分之一。这样大的数量和比例,可以说在中国 而僧”和“僧而遗民”各自从一端出发走到二者
漫长的遗民演进史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之间,而他们对儒教和佛教信仰程度的深浅,
訛譽 也造就了他们不同的行为方式。
的。 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专门辑录清初
文艺评论 ·literatureandartcriticism
154 2013·04 文史新义
必须指出的是,遗民僧现象虽然在宋末元 有关系。他们被各类佛教史记录为传法祖师,
初已经出现,遗民僧的概念却是后起的。较早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