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缓存替换策略与预取技术的研究-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专业论文.docxVIP

Web缓存替换策略与预取技术的研究-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专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Web缓存替换策略与预取技术的研究-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专业论文

ABSTRACT ABSTRACT II II 摘 要 随着 Internet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上信息量、接入用户数量的急剧 膨胀,Internet 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是,由于网络带宽是有限的, 用户的访问延迟往往比较大,网络的服务质量就不高。这时,就有了 Web 缓存 技术和 Web 预取技术,这两种技术都能很好地改善网络带宽性能、解决网络堵 塞和用户访问延时时间过长等问题。 本文描述了 Web 缓存和预取的基本概念和关键技术、缓存系统和预取系统的 分类、架构以及工作机制。主要创新点就是结合用户的感兴趣程度和 Web 对象 的访问特性对缓存替换算法做了改进,然后再通过分析用户访问日志,并以此为 依据建立预测模型,将 Web 缓存与预取技术相结合,共同提高网络性能。 本文的主要工作以及贡献如下: (1) 现有的 Web 缓存替换策略及其相关替换算法没有充分利用 Web 对象的访问 特性和用户的感兴趣程度,往往缓存的命中率不到 40%。为了能最好的减少 用户访问延迟和网络带宽消耗,本文基于 GDSF 缓存替换策略,并结合 Web 对象的访问特性、Web 对象所属的内容类型以及用户兴趣这几个因素,提出 了一种新的 Web 缓存替换策略 GDSF-AI,并运用一个 IPTV 系统的日志驱动 的方法对其进行了性能比较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所能获得的命中率 可以达到 52%,字节命中率可以达到 41.5%。 (2) 目前对于 Web 预取和缓存替换方面的研究大多是对预取技术和缓存替换策 略各自缺陷的研究,缺乏预取和替换策略相互结合的策略的研究。本文首先 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兴趣的 Interest-Top 预测算法,并结合上面提出的 GDSF-AI 缓存替换算法,提出一种 Web 缓存与预取想结合的策略 P-GDSF-AI。运用一个 IPTV 系统的日志驱动的方法对其进行了性能比较和 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所能获得的命中率最大可以达到 56.5%,字节命 中率可以达到 45.6%,比不用预期技术有至少 4%的提升,进一步提升网络 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对上面提出的两种策略的仿真实验是在一个上海文广互 动电视有限公司(SiTV)的下载式播放机顶盒系统中进行的,使用缓存命中率 和字节命中率作为评价标准,与传统的 LRU、SIZE 和 GDSF 等算法相比,实验 结果表明上面两种策略在 IPTV 的缓存系统中,充分考虑 Web 对象的访问特性、 内容的类型以及用户的兴趣等因素,能够更好地提高系统性能。 关键词:Web 缓存、缓存替换、Web 预取、预测算法 PAGE IV PAGE IV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and the exponential growth rate of web information and users, internet has become part of our everyday life. However, because the network bandwidth is limited, the user perceived access latency and the quality of service of the network have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Thus, Web caching and prefetching have been recognized as the effective schemes to alleviate the server bottleneck , reduce the network traffic, and minimize customers’ access latencies. In this thesis, the basic concepts, key technologies, classification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web cache and web prefetching systems are described. Then, a new web cache replacement algorithm, based on users’ interest and access characteristics, is proposed and a prediction model, through analyzing users’ access logs, is build, which allowed us to int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