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Hmongb从家到村形成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Hmongb从家到村形成研究

对Hmongb从家到村形成研究   摘要:早期迁徒而来的Hmongb人先民到老刘寨后,不再往南迁徒,决定留在此居住,因此称为“老留寨”。当一户Hmongb的核心家庭迁徒到某处新的地域时,只要能获得更好的收益,Hmongb“哥弟”们会陆续的迁徒到此共同居住,形成一个村落共同体。当觉得其它地方“更好在”时,核心家庭便会迁徒到其它Hmongb“哥弟”那里去居住。Hmongb这种自由且随意性的迁徒,源于Hmongb社会边界的开放性,向前迁徒的过程中,村落共同体松散的组织和开放的村落边界,不断容纳新成员,保证族群在迁徒过程中的“稳定”。区域内,家是永恒的,村是临时的。   关键词:Hmongb;核心家庭;村落共同体;迁徒   中图分类号:K29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1X(2015)01-0130-07   James C,Scott在《The Art of Not Being Gov-ernhed》提出了Zomia这样的一个地理空问概念,解读了文明为何难上山。而被James c,Scott称之为“Zomia”这样一群山上的人的社会结构解读中,Jatlies C,Scott认为,在山上,尽量使他们的社会结构简单化,把裂变的分支、把继嗣群变小,甚至变成单一家庭的单位的方式。自称为Hmongb的群体广泛分布在贵州东部高地区域一直到东南亚地区的中南半岛上。在老刘寨区域,这群从贵州迁徙到滇东南山区的Hmongb,大都生活在高山上,核心家庭不断的聚台与迁徙,造成村落不断的呈现和消失。   一、村落概况   (一)迁徒中留下来的群体   老刘寨系隶属云南省红河州河口县桥头乡下湾子村委会的一个自然村落,从国家视角来看,老刘寨是中越边界上的一个自然村寨,毗邻越南老街省孟康县坡龙乡,距边界线约1公里左右,东西分别毗邻着老卡和方(花)山寨。老刘寨位于热带和亚热带的过渡区域,海拔大概在1270米左右,属低纬度的高海拔地区。   目前全村共有60多户人家,人口总数在300人左右,村寨主体以Hmongb uab(汉苗)居多,还有少量Hmongb doub(花苗)、Hmongb Shib(青苗)、Hmongb Ntsuab(绿苗)等。以父系继嗣为主导的群体主要姓氏为李、王、张、邹、陶、谷、杨、马等,其中户数和人口最多的是李氏。不同家族基本按姓氏来划分,但即便同一姓氏也可能分属不同的家族,如杨氏就分为两个不同的家族。   老刘寨又读为“老留寨”,苗语和汉语同音,是以Hmongb为主体的村落。但据村中的老人们回忆,老刘寨最早的居住者并非是今天的Hmongb,老刘寨区域此前的居住者为瑶族。马氏是现在老刘寨最早定居在此的Hmongb,马氏祖先迁徙到达老刘寨现在的区域内时,居住在这里的是瑶族。马氏祖先便居住在现老刘寨的上方,在瑶族搬走后,马氏的祖先才搬下来。而现在本村居住着李、王、张、邹、陶、古、杨、马、田氏众多人家,分别来源于不同的Hmongb支系和血缘共同体,老刘寨由多个核心家庭凝聚而成。其中李氏、陶氏、马氏、张氏、王氏、古氏等早期迁徙而来的苗族先民迁徙到了老刘寨后,不再往南迁徙,决定要留下来栖息,暂不迁徙,所以称其为“老留寨”。现在,为了书写的简洁和方便,人们逐渐使用“老刘寨”为正式的书写称谓。   从族群文化的联系上而言,老刘寨及附近其他Hmongb村落与偏南地区越南老街省孟康县坡龙乡的Hmongb和偏北地区文山州马关县的仁和乡、夹寒箐、木厂乡和小坝子等为一个文化共同体。虽然内部支系众多,但支系边界并不显著,血缘群体、婚姻圈和“哥弟”等相互交错,形成了一条南北走向的文化带。在滇东南Hmongb的迁徙路线上,老刘寨是往中南半岛迁徙路上的一个栖息地,是文山一带的Hmongb向南迁往中南半岛时的主要通道,迁徙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越战争结束后才逐渐停止下来。   (二)老刘寨主要家族的迁徒史   1,马氏。老刘寨的马家是现今村落中迁徙并   直在此居住的Hmon曲。老刘寨所有马氏为同一个家族,马家第一代老祖迁徙到老刘寨时,老刘寨现在区域居住的是“瑶锅”。在老人们的记忆中,老刘寨尚处在“瑶锅”居住的时期,这里森林密布,有充沛的水源,瑶族主要居住在箐口(意为森林密布),而当森林逐渐被伐后,瑶族人便迁离了这里。   目前最早迁徙而来的马氏在老刘寨仅传承下来马贵和一房人,马贵和出生于1920年左右。据马贵和回忆(汉语表述):“早先的时候祖先居住在东边的大平原上,迁徙的原因是苗王在打架的时候死掉了,苗族就像没有爹妈的孩子一样开始逃亡,向西边一直逃到了这个地方来。在贵州居住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后来苗族起义再次失败,便又开始迁徙。记忆中是老祖们迁徙到马关(文山州马关县)一带,但并没有定居多久,稍作停留后,又开始向南继续进行迁徙,一直迁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