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高宗肜日原初文本讯息蠡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網站 2016年9月12日 HYPERLINK /blog/archives/5018.html /blog/archives/6776.html 《尚書·高宗肜日》的原初文本訊息蠡探 ——兼談歷代《高宗肜日》篇研究的主觀色彩 王一凡 河北師範大學考古學系 摘要:《尚書·高宗肜日》篇歷代學者對其考證注釋頗多,但旁徵博引、駢枝繁雜、臆測附會、網羅異說者不在少數。我們不妨暫且擱置各家注疏,從原初文本入手,汲取其能夠提供給我們的研究商代歷史和祭祀的單純訊息,並結合考古出土甲骨卜辭及青銅器紋飾,對這一事件進行具象的形象解釋,從而探討《尚書》記載此篇的歷史寓意。這對於正確認識《尚書·高宗肜日》篇的原初面貌有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高宗肜日 文本訊息 青銅器紋飾 甲骨卜辭 Abstract: There have been so many arguments about the Chapter “Gaozong rongri” in Shangshu during a long time. However, the most of them are complicated superfluous, farfetched to speculate and snaring heterodoxy. We might as well put aside the theories of various schools of Thoughts. According to the information on the appearance to study the history of the Shang Dynasty. Combined with archaeological unearthed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and bronze, figural image interpretation of this event, so as to explore the historical meaning of Shang Dynasty. It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correctly understanding the original appearance of the Chapter “Gaozong rongri” in Shangshu. Keywords: “Gaozong rongri” in Shangshu; Text information; Bronze ornamentation; oracle inscription 一、序論 《高宗肜日》是今文《尚書·商書》中的一篇,該篇原文短練,共計八十二字,但卻是研究商代歷史的重要材料,歷代學者對其考證注釋頗多,但主觀意念的加入以及立足於邏輯關係的非實證主義思維使得《高宗肜日》篇融入了本不屬於原始文本的訊息,這反而使《尚書》中此篇的原初面貌複雜化。 後世注釋者的旁徵博引、駢枝繁雜、臆測附會、網羅異說,無疑增加了通讀和理解此篇的難度。故本文將對《高宗肜日》篇進行文本的還原,排除歷代學者災異說[[] 參見韓景蘇:《尚書大義》[J],《船山學報》,1937年第2期,第1-36 [] 參見韓景蘇:《尚書大義》[J],《船山學報》,1937年第2期,第1-36頁。劉起釪:《談高宗彤日(油印本)》,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1984年。 [] 參見[清]盧見曾輯:《尚書大傳》[M],乾隆二十一年刻(1756)。 [] 參見丁山:《商周史料考證》[M],上海:中華書局,1988年版,第72頁。常玉芝:《商代周祭制度》[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版,第138頁。 二、《高宗肜日》的研究歷程評議 《高宗肜日》為今文《尚書》二十九篇的第七篇;古文《尚書》四十六篇的第十八篇[[] [] 《今文尚書》有二十九篇、二十八篇兩說,《顧命》與《康王之浩》兩篇或合或分在此不做討論。 高宗肜日,越有雊雉。祖己曰:“惟先格王,正厥事。”乃訓于王曰:“惟天監下民,典厥義,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民中絕命。民有不若德,不聽罪。天既孚命正厥德,乃曰:‘其如台?’嗚呼!王司敬民,罔非天胤,典祀無豐於尼。” 對於《高宗肜日》篇全文僅八十二字的校詁釋訓,歷來受到諸家的關注,可謂汗牛充棟。餘以為此過於龐雜,梳理之工甚難。為便於後文的論述,方便筆者闡明單純的文本訊息,將其歸納之後,分為三個主要方面: ①開篇“高宗肜日”四字,各家意見不一。“高宗”系商王武丁的廟號,其證多見。“肜”音冗,為商時祭名。《孔氏傳》雲:“祭之明日又祭,殷曰肜。” 《爾雅· 釋天》載:“繹、又祭也,周曰繹,商曰肜,夏曰複胙。”而吳其昌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