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卡夫卡创作中人动物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卡夫卡创作中人动物化

浅析卡夫卡创作中人动物化   [摘要]动物形象是卡夫卡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选取动物或类似动物的艺术形象作为作品中的主人公或是重要角色,其根本原因在于他对人的生活具有一种非人化的体验和感悟。正因为他此种非凡的生活体验,致使他选取动物形象作为切入点,通过对他笔下生活在下层的小人物的描写,从而表达他对人的存在的独特感受。   [关键词]卡夫卡 人的动物化 动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I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8-0055-02   “人的动物化”,即在卡夫卡的作品中,他笔下的艺术形象本应当是人,可卡夫卡在描写过程中,将这些人物形象作了动物化的处理,从而使他们在外形或形态上出现了动物的相关特征。在卡夫卡早年所作的《乡村婚礼筹备》中,卡夫卡在此已经开始试着去表现人的动物化了;在《变形记》,卡夫卡在此明确写到人变形为动物――甲虫;人的动物化特征在《饥饿艺术家》中表现得较为微妙,因为饥饿艺术家在外形上一直没有明显的动物化的变形,但长达四十多天保持饥饿状态的艺术表演,这远远超出了常人的生理极限,实际上饥饿艺术家已经动物化了。“人的动物化”这类作品是卡夫卡所表达的思想旨趣最为形象的概括,而不单单是作为作品的故事结构而出现的。   一、婚姻的逃避者   在1907~1908年间,卡夫卡创作了一部未完成的小说《乡村婚礼筹备》,其中就有关于拉班想象自己是一只甲虫去参加乏味婚礼的描述:“我压根儿没必要亲自到乡下去,我只需打发穿着我衣服的躯体去就行了。当我躺在床上时,我相信自己具有一只大甲虫……它将妥善处理一切。”拉班自己不愿去参加乏味而又冗长的婚礼,只派躯体前往,并想象自己是只大甲虫,且装作冬眠的样子。从表面来看,拉班龟缩在大甲虫的躯壳里,他好像失去了属于自己原本的空间,但事实上他却逃避了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甚至是现实生活的压力,且获得了自由。   拉班对婚礼的逃避与卡夫卡对爱情与婚姻的逃避在此处不谋而合。卡夫卡一生主要与菲利斯、密伦娜和朵拉这三位女性有过较为亲密的交往,她们都曾深深地吸引了卡夫卡,但又在不同程度上让卡夫卡感到畏惧。三次订婚经历都未曾使他们步入结婚的殿堂,卡夫卡也曾因为爱情的不堪重负,又相继选择了逃避。正如卡夫卡在日记中写道:“我一直以来如此热烈地爱着菲莉斯,但出于自身写作的考虑,它却挡住了我,因为我相信婚姻对我的创作是有危害的”,卡夫卡的努力最终以失败告终。如果说菲利斯不够理解卡夫卡的话,那么密伦娜和朵拉呢? 密伦娜是一个特别理性,同时与卡夫卡有着相同的兴趣,并且非常地爱他和理解他的人,但正因为如此,卡夫卡又惧怕与密伦娜结婚,因而也未能如愿。至于理解卡夫卡又不让他感到惧怕的朵拉,卡夫卡却痛恨她出现的太晚。卡夫卡终身未娶的原因正如他在日记中提到的一样,他最挚爱的文学创作需要的是自由、孤独与宁静,写作如同魔鬼一样缠着卡夫卡。写作不允许卡夫卡结婚,写作才是卡夫卡真正的情人,文学创作才是卡夫卡的志趣所在,爱情和婚姻终究无法改变这一切。   结婚和写作在卡夫卡那里根本不可能同时存在。在这相互敌对的矛盾中,他选择了逃避婚姻,就意味着全身心地投入写作,宁愿像拉班一样呆在动物的世界里,把自身附于动物的躯体内,以此寻找着属于他的那份孤独与安宁,望步于结婚的殿堂。   二、家庭里的陌生人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人化为动物的事例很多,如梁祝化蝶,焦仲卿、刘兰芝化作鸳鸯等。蒲松龄的《聊斋#8226;促织》也写变形,其中的鬼怪神狐都是人的化身,但其笔下的变形主要是表达对理想的一种寄托之情。卡夫卡写人变成甲虫,他只注重写变形的既定事实和结果,其变形是一种世界观的表达。   《变形记》的开篇写道:“一天早晨,格里高尔#8226;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惊醒,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格里高尔由于受到沉重的肉体和精神上的压迫,使其失去了作为人的本质,异化为甲虫。同时,通过格里高尔变形后的遭遇,使其产生了强烈的陌生感、孤独感、恐惧感、放逐感、压抑感及对威权的恐怖,这正是对现代人真实感受的一种体现。人变成大甲虫成了人生存状态的寓言,成了令人可怕的、无出路的、在劫难逃的孤独与陌生人的象征。这种陌生感主要体现在家人相互间的亲情淡化、关系逐渐恶化,直到后来遭到家人的抛弃,终究成了家中最为陌生的人。《变形记》中的此种孤独感和陌生感就是通过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所遭遇的一切而表现出来的。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此刻甲虫便从人的视角去看人类,他看到的则是一群冷漠无情的人。站在人的角度来看虫性,那么变形后的格里高尔则变得更加的恐惧、孤独与无助。变形后的格里高尔具有两面性,他既是人同时也是虫,他体验着人与虫的双重痛苦;可他又不是人也不是虫,因为他无所归属,只是世界上的一个陌生人。   在格里高尔的一生中,家庭、工作和个人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