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日语言谐音表达比较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日语言谐音表达比较研究

汉日语言谐音表达比较研究   摘要:本文从比较语言学的视角,以汉日语言的谐音表达为切入点,探讨了汉日语言中相近的语言现象所负载的相关文化信息。文章认为,从语言修辞学、语言心理的角度看,汉日语言的谐音表达方式有趋吉避凶、幽默双关等;汉日语言中多谐音词的原因是同音词和近音词多、“言灵思想”、追求幽默感。   关键词:谐音表达吉利谐音词禁忌语双关语   语言是文化的产物,也是其特殊组成部分。相同的语言现象承载着相同或相似的社会文化,不同的语言表达又折射出特定的社会发展轨迹,人们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等。汉日语言中都有大量的谐音表达方法,这不仅体现了汉日语言文化的相通性,也体现了中日谐音文化的丰富性和生动性。   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谐音字是利用音同或音近的他字来代替本字,使之产生不同的意义。《ス?`パ?`クラウン中日辞??》把谐音解释为「字の音が同じ、似ている」(字音相同、相似)。我们认为,汉日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同音词、近音词,人们利用同音词、近音词讨口彩、避忌讳或表示双关的言语习俗可称为“谐音文化”。我们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分析,发现研究汉语谐音词的论述较多,而从比较语言学的角度探讨汉日语言谐音词的成果则极少。下面主要探讨汉日语言谐音词的表达方式及谐音词多的原因。   一、汉日谐音的表达方式   汉、日两种语言文字中存在着大量的谐音表达方式,它们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相异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表达方式。   (一)谐音与吉祥语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谐音表达普遍被用来讨吉利、彩头。在中国,如常见的“五蝠捧寿”图,因“蝠”与“福”谐音,其意为“五福捧寿”,它反映了人们追求幸福的心理。再如,在自古及今的婚礼中,红枣、栗子、莲子、花生等都是吉祥物。由“栗子、枣儿”谐音联想到“早立子”“早生子”,有盼多子之意。莲子还与花生相配合,谐音“连生子”;由“花生”可联想到“花着生、儿女双全、次第生产”之意。再如,在吃年夜饭时,有一道菜是鱼,“鱼”与“余”同音,其义为“年年有余”。   日语的谐音表达也与吉祥语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相信说吉祥语能带来好运。日本人在喜庆的宴会中有一道用加吉鱼做的菜肴,因为在日语中加吉鱼读作「たい」,它与「めでたい」(可喜可贺)发音相近。日本人还喜欢吃海带,海带在日语中发音为「こんぶ」,它与表达高兴的词「よろこぶ」读音相近。日本人在过年过节时喜欢吃红豆饭,因为「まめ」(豆)与「まじめ」(认真、忠实)的读音相近,它表示做事要认真、待人要忠实。   (二)谐音与禁忌语   中日两国都相信语言具有灵力,一旦出现像打碎杯子那样的禁忌行为,可以通过谐音词“碎碎平安”起到“反咒”的功能,从而通过语言的咒力实现“岁岁平安”。因此,人们会通过谐音的方式委婉地表达一些特定的禁忌语。如明代陆容在《菽园杂记》中这样写道:   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以幡布为抹布。讳离散,以梨为园果,伞为竖笠。   这段话的意思是各地的民间风俗中有很多忌讳的说法,其中苏州吴中这个地方最严重,例如船行忌讳说“住”(“船住”就是“不前行”的意思);忌讳说“翻”(谐义“船翻”);把箸叫作“快儿”(“箸”谐音“阻”);把“幡布”叫作“抹布”(“幡”谐音“翻”);“梨”与“离”同音,将“梨”改为“园果”;“伞”与“散”谐音,改为“竖笠”。   日本人也非常谨慎地使用禁忌语。比如,日本人在看望病人时,是不会带有根的植物的,因为带根的植物发音为「ねつく」,而「ねつく」又可理解为「寝付く」,它有“卧病不起”的含义。再如,日语中“梨”的发音为「なし」,与「?oし」(无)的发音相同,为了避开这个忌讳,日本有些地方把它改为「有りの?g」。并且在会议、聚会等活动结束时,日本人常用「お?_きになる」来代替「?Kわる」,以“新的开始”来代替“结束”,这也表达了日本人趋利避害的心理。   此外,数字词也常用作谐音词,如果其谐音词能联想起吉祥的含义,则人们喜欢该数字;反之,则讨厌该数字。如,汉语中的“8”与“发”,“9”与“久”,“4”与“死”;日语中的“4”与“死”,“9”与“苦”,“83”与“破产”,“4989”与“四苦八苦”等。   (三)谐音与双关语、熟语   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谐音词用于表达双关语、熟语、俗语。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竹枝词》中有两句脍炙人口的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诗句中用“晴”和“情”相谐,表面上写天气,实际上写爱情,生活气息极浓。再如温庭筠的《杨柳枝》:“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诗中用“烛”谐“嘱”,“围棋”谐“违期”。“长行”是古博戏名,这里隐喻“长别”。字面上是说点灯相照,与郎共作双陆之戏,实际上是说诗中女主人公与郎长别时,曾深嘱勿过时而不归,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