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诗词声乐作品演唱特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中国古诗词声乐作品演唱特点

浅析中国古诗词声乐作品演唱特点   摘 要:古诗词艺术歌曲是当代中国声乐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演绎中国古诗词声乐作品应重视作品的背景、曲式以及演唱时出现的问题。笔者以吴碧霞演唱的《枫桥夜泊》版本为例进行探究,从而探微古诗词声乐作品的演唱特点。   关键词:古诗词;艺术歌曲;《枫桥夜泊》;吴碧霞   1 古词的创作背景和诗词的内容   古词本身在曲作者未赋予其旋律以前就带有丰富的思想情感。所以,首先看到古词作品时,分析其创作背景和诗词内容含义是首要任务。   1.1 《枫桥夜泊》的创作背景   《枫桥夜泊》原是唐代诗人张继的诗,我国著名作曲家黎英海先生将这首诗谱写成了一首艺术歌曲。   这首诗词的作者张继当时赴京赶考落榜,为了舒缓心中的忧闷心绪,独自乘坐客船泛舟到了苏州枫桥镇,并于夜间在船舱中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不禁有感而发,提笔写下了这首诗。因此,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惆怅的、忧郁的,而黎英海先生的创作尊于原作,将这种惆怅、忧郁表现得淋漓尽致。   1.2 《枫桥夜泊》诗词的内涵   《枫桥夜泊》描写了诗人在一个寒秋夜晚至苏州城外的枫桥泊船,江南水乡的美景,吸引着忧愁的诗人,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富含深意的诗。前两句描写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这些景色共同造就了一种意蕴浓郁的审美情境。这两句中通过描写秋夜江边之景,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后两句描写了城、寺、船、钟声,这表现了一种空灵缥缈的意境。夜间泛舟孤星冷月,原本难以见物,但渔火醒目,霜寒可见可感;夜半乃寂静之时,却闻乌鸦啼鸣钟声辽响,无声与有声相衬托,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   2 古词声乐作品调式的分析   演唱古词作品之前,要对作品的曲式结构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把握曲作者的作曲思路,从而帮助歌者演唱时更加专业,并且拿捏有度。   笔者以《枫桥夜泊》为例,从调式上对歌曲进行简要的分析,揭示古诗词声乐作品曲式分析的过程。   《枫桥夜泊》的曲式结构为起承转合式的单二部曲式。作品采用了七声雅乐调式:宫、商、角、徵、羽、闰(缺少清角)的音阶排列方式,使音乐处处透露中国古典民族色彩。   “月落乌啼霜满天”是起句,器乐在模仿“钟声”之后,这一句开始演唱。这一起句需要唱得含蓄而耐人寻味,演唱“月落乌啼”这四个字时,应以中弱的力度进入,以暗示一种安静的氛围,而演唱“霜满天”时,钢琴旋律声部需要作颤音处理,慢起渐快,演唱者对应地要做渐强减弱的处理。这样,钢琴与人声就有了对比。接下来,作者心情哀怨,浓浓的深秋,霜气袭来,在郁闷的心头又洒下了丝丝凉意。   “江枫渔火对愁眠”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人声演唱的旋律,在节奏上与第一句是完全相同的。这是采用了严格模进的作曲手法,在节奏重复的基础上,音高全部移低了纯四度,是第一句在情绪上的延展。由于音高向下平移,所以演唱时在力度上要弱一些。   “姑苏城外寒山寺”这一句是全曲的转折句,起音#f2,这时力度要稍弱些,不能太强。   “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一句,从前一句的高八度音开始,到全曲的最高音a2,形成了全曲的高潮。“钟声”的力度是f,之后渐弱。   3 吴碧霞演唱《枫桥夜泊》的特点分析   3.1 音色音量的变化   吴碧霞演唱此曲时,喉头位置基本上定位比一般民族女高音稍低的位置上,其音色特点是圆润、柔和、丰满、高低音区统一,声音有较好的韧性,因而自然成熟,偏向美声色彩一点。音量随着歌曲的意境由远及近,渐行渐远的特点也随之变化。   歌唱家吴碧霞唱“月落乌啼霜满天”时,音色音量由远及近的进入,当到达“霜”字时,推大音量,随着旋律的高低起伏,音量又开始渐渐变小直至弱音渐无。   “江枫渔火对愁眠”这句,吴碧霞就平稳许多,音色淡然,心态也很平和,眼前浮现江景,深陷其中。歌唱家音量没有太大,做到了紧盯平稳。   “姑苏城外寒山寺”中,演唱“姑苏”时,吴碧霞声线连贯优美,音量不大,在控制音量的同时唱到高音F时连贯而又华丽。吴碧霞在唱“苏”时,装饰音唱出了渐强的趋势,而“城”字比“姑苏”低了纯八度,整句力度由p开始渐强,再渐弱。在唱“寒山寺”三个字时,也由渐强再到渐弱,营造出了由近及远的氛围。在这句的结束时,音量又弱了下来,为最后一句铺垫感情基础。   “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句要完成两遍。吴碧霞在演唱第一遍时,第一句音量逐渐扩大直至最高音到达爆发的情感为止。在演唱这些高音时,吴碧霞演唱得饱满而又有力,表现出了人被钟声骤然惊动的感觉。在之后重复时,音量慢慢渐弱,如同诗人的哀愁由近到远,慢慢散开,给人以意味深长、余音缠绵直至消散的感觉。   3.2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