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稻土中菲可浸提性变化及其对细菌多样性影响
水稻土中菲可浸提性变化及其对细菌多样性影响
摘要:对3种水稻土进行室内培养,采用二氯甲烷提取、液相分析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研究了菲在3种水稻土中的可浸提性变化以及对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菲的土壤处理,经过56d培养以后菲的可浸提性下降了56.5%~70.3%,没有添加菲的土壤下降了7.4%~28.4%。细菌多样性DGGE图谱分析表明,在研究的菲处理条件下土壤细菌种类基本相似,在菲提取量较高的水稻土中,出现了特有的细菌,可能具有降解菲的能力。
关键词:水稻土;菲;可浸提性;DGGE;土壤细菌
中图分类号:S154.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1)02-0250-03
Extractability Change of Phenanthrene in Paddy Soils and its Effect on
Bacterium Diversity
DING Ai-fang,ZHAO Ji-yang
(School of Biochem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Nanjing Xiaozhuang University,Nanjing 211171,China)
Abstract: The extractability change of phenanthrene in 3 paddy soils and its effect on bacterium diversity were studied us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emography (HPLC) and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 under laboratory incubation condition. The extractability of phenanthrene decreased by 56.5%~70.3% in paddy soils added phenanthrene after incubation for 56 d. However, the extractability only decreased by 7.4%~28.4% in control. DGG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diversity of bacterium was similar roughly in all treatment, and specific bacteria appeared in the paddy soil with high extractability of phenanthrene.
Key words: paddy soil; phenanthrene; extractability; DGGE; soil bacterium
菲由3个苯环连接而成,主要来源于有机物的不完全燃烧,具有较高的活性和水溶性,在土壤中广泛分布,不仅对人的呼吸道和皮肤有急性毒害作用,而且有着与致癌多环芳烃类似的区域结构,已经成为多环芳烃研究中的模式化合物[1,2]。菲进入土壤后,随着在土壤中残留时间的增加,它们的可浸提性和生态毒性会逐渐下降。已有研究大多是在实验室通过向土壤中添加菲研究其在不同水、气、有机质等条件下土壤中的可浸提性变化[3,4],而通过长期积累作用残留在农田耕层土壤中的菲和在实验室添加的菲其可浸提性变化是否具有相同的变化特点还少有报道。以江苏省太湖地区3种类型的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菲含量和来源不同的土壤进行培养试验,研究土壤中不同来源菲的可浸提性变化以及对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以期认识菲在农田土壤中的积累特点和生态风险。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土壤
供试土壤为采自江苏省太湖地区吴江市的农田水稻土,分别为小粉土、黄泥土、白土的耕层土(0~15 cm)。土壤样品在实验室避光风干后磨碎,过2 mm孔径铜筛保存备用。取部分土样进一步用玛瑙研钵研磨,过0.16 mm 铜筛。所有样品制备后低温保存备用。
小粉土、黄泥土和白土中菲的本底含量分别为0.054、0.250、1.160 μg/g。
二氯甲烷、正己烷、环己烷均为分析纯,且经全玻璃重蒸后使用。试验试剂菲(Phe,98%),购自Sigma-Aldrich公司。流动相为乙腈(HPLC),购自德国Merck公司。液相分析用水为18MΩ?cm去离子水,其他用水未加说明的均为>5MΩ?cm的去离子水。硅胶在130℃下活化16 h备用。将菲用甲醇溶解后制成储备液,使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