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叶黑柴胡研究进展
小叶黑柴胡研究进展
【摘要】临床常用中药柴胡因品种来源繁多,化学成分复杂,品种之间有效成分含量悬殊,导致质量良莠不齐,临床疗效不稳。笔者收集自1993年以来公开发表的小叶黑柴胡相关文献22篇,从品种来源、药材鉴定、化学成分和药理毒理等方面进行整理总结,认为小叶黑柴胡属于优质野生资源,药用价值大。
【关键词】小叶黑柴胡;药材鉴定;化学成分;药理毒理;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8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8-0026-03
柴胡是伞形科柴胡属植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位列上品。具有疏散退热,舒肝解郁,升举阳气的作用。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肋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为常用中药材。中医临床常用药柴胡除药典正品外,品种来源繁多,质量良莠不齐。现野生资源枯竭、价格昂贵,市场流通以家种品为主。而传统中药以野生为主,现市场流通的家种品木质化严重,质量堪忧。主流观点认为野生品品质优于家种品,现商品柴胡非经典记载柴胡。为探讨药用柴胡来源之一的小叶黑柴胡的药用价值,笔者收集自1993年以来公开发表的小叶黑柴胡相关文献22篇,就其药材鉴定、化学成分和药理毒理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1药用柴胡的种类
2010版中国药典仅收载了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和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 2种的干燥根为药用柴胡的原植物,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 “北柴胡”及“南柴胡”,并明确指出大叶柴胡(Bupleurum longiradiatum Turcz.)有毒,不可当柴胡药用[1]。《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2]、《宁夏中药材标准(1993年版)》[3]均收载“黑柴胡”药材,前者品种为黑柴胡(Bupleurum smithii Woiff.)、小叶黑柴胡(Bupleurum smithii Woiff.var.parvifolium Shan et.Y.Li)或黄花鸭跖柴胡(Bupleurum commelynoideum Boiss.var.flaviflorum Shan et.Y.Li)的干燥根或根茎,后者品种为小叶黑柴胡(Bupleurum smithii Woiff.var.parvifolium Shan et.Y.Li)的干燥根或根茎。两省标准均收载小叶黑柴胡。
2小叶黑柴胡的流通和分布
小叶黑柴胡在甘肃、宁夏等省区属有临床习用历史的品种和主流种类,药用历史悠久。两省药品监管部门认为和正品有相似功效,分别收入本省中药材标准,允许在市场流通,代正品柴胡药用。要求中药饮片生产、经营企业以“黑柴胡”命名,但不得以药典正品“柴胡”命名,以示区别。据文献报道,小叶黑柴胡在浙江平阳按伪品对待[4],宁波按混淆品对待[5]。
小叶黑柴胡为伞形科柴胡属植物。分布于我国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等地,生长于海拔2700~3700m的地区,常生长在山坡草地或林下,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潘胜利等[6]在对小叶黑柴胡的产地调查中发现其分布于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等省区及河北、山西、陕西的北部等地。生于1400~3000m的山坡草地、山谷、山顶阴处。小叶黑柴胡在甘肃主要分布于张掖、武威、兰州、定西、甘南及陇南等地[2]。
3小叶黑柴胡的药材性状
宁夏标准[3]记载:本品性状呈圆柱形或圆锥形,常弯曲,稀有分枝,主根长4~7cm,直径0.2~0.5c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粗糙,有多数突起的须根痕,根头膨大,多分枝,常残留茎基及棕褐色膜质叶基。质较松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皮部浅棕色,具多数裂隙,木部黄白色,有放射状列隙。气微香,味微苦辛,具败油气。
潘胜利等[6]认为小叶黑柴胡根头部常有数个茎基成指状丛生,茎基部具多数片状残留叶柄,有时还带有少量残留的叶。根圆柱形至长圆锥形,长6~12cm,直径0.4~0.8cm,侧根2~3个;表面黑褐色至灰褐色,偶可见较疏的横纹,具皮孔,有时可见支根痕形成的瘤状突起。质松脆,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皮部黄棕色,常有较多空隙;木部浅黄色,辐射状排列明显。气微香。胡双丰[5]认为小叶黑柴胡根呈圆柱形,较小,长5~7cm,直径0.3~0.5cm,根头分歧,顶端残留多数茎基和绿色叶基,下侧具两行呈疣状突起的不定芽,根下部多分枝,有的中间骤然膨大形成枣核样突起。表面黑褐色,有浅色支根痕及横向皮孔。质较松脆,易折断,断面显纤维性,栓皮层易剥落。油腥气较浓。甘肃标准与宁夏标准不同的地方是甘肃标准直径略大,约0.2~0.7cm,笔者分析与甘肃标准中有其他两个品种有关。潘胜利等认为长度和直径较大,笔者分析与产地不同有关,其他特征基本相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