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种扩大培养摘要.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节 微生物菌种生长条件 温度 pH 氧 种龄 接种量 温度 最低生长温度:微生物能进行繁殖的最低温度 最适生长温度:微生物生长繁殖速度最快温度 最高生长温度:微生物能进行繁殖的最高温度 致死温度:致死微生物的最低温度 pH 大多数微生物生长适应的pH跨度为3-4个pH单位,最佳生长pH跨度在0.5-1 pH最适范围:细菌和放线菌6.5-7.5;酵母和霉菌在4.5-5.5 氧 影响因素 培养及成分和浓度 菌龄影响 发酵条件影响 有毒代谢产物影响 通风和搅拌 培养罐深,搅拌转速大,气泡在培养液内停留时间就长,氧的溶解度就大,培养基的黏度越小,氧的溶解度越大 过度搅拌会导致培养液大量涌泡,增加染菌机会 第四节 菌种扩大培养 种子扩大培养:将保存在砂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扁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而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种过程。 菌种扩大培养的目的:发酵罐的投料提供足够数量的代谢旺盛的种子。因为发酵时间的长短和接种量的大小有关,接种量大,发酵时间则短。将较多数量的成熟菌体接入发酵罐中,就有利于缩短发酵时间,提高发酵罐的利用率,并且也有利于减少染菌的机会 优良种子应具备的条件 菌种细胞的生长活力强,移种至发酵罐后能迅速生长,迟缓期短; 生理性状稳定; 菌体总量及浓度能满足大容量发酵罐的要求; 无杂菌污染; 保持稳定的生产能力。 种子制备过程 实验室种子制备阶段:琼脂斜面至固体培养基扩大培养(如茄子瓶斜面培养等)或液体摇瓶培养 生产车间种子制备阶段:种子罐扩大培养 种子制备步骤 斜面培养基中活化; 扁瓶固体培养基或摇瓶培养基中扩大培  养,完成实验室种子制备 一级种子罐,制备生产用种子;视情况  确定扩大级数,完成生产车间种子制备; 种子转种至发酵罐 一、实验室种子的制备 实验室种子的制备一般采用两种方式 对于产孢子能力强的及孢子发芽、生长繁殖快的菌种可以采用固体培养基或斜面(静置培养)培养孢子,孢子可直接作为种子罐的种子,这样操作简便,不易污染杂菌。 对于产孢子能力不强或孢子发芽慢的菌种,可以用液体培养法(通过摇瓶培养提供比较好的溶氧)。 放线菌孢子的制备 放线菌的孢子培养一般采用琼脂斜面培养基, 培养基中含有一些适合产孢子的营养成分,如 麸皮、豌豆浸汁、蛋白胨和一些无机盐等。 培养温度一般为28?C。 培养时间为5~14天。 碳氮源不要太丰富 干燥和限制培养直接或间接诱导孢子形成 母斜面孢子接种利于防止菌种变异;子斜面孢子接种利于节约菌种用量 霉菌孢子的制备 霉菌孢子的培养一般以大米、小米、玉米、麸皮、麦粒等天然农产品为培养基。 培养的温度一般为25~28?C。 培养时间一般为4~14天。 细菌培养物的制备 细菌的斜面培养基多采用碳源限量而氮源丰富的配方。 培养温度一般为37?C。 细菌菌体培养时间一般为1~2天,产芽孢的细菌培养则需要5~10天。 实验室阶段-2 将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出的孢子或菌体转入到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使其繁殖成大量菌丝或菌体的过程 摇瓶种子制备 孢子发芽和菌丝繁殖慢菌种经摇瓶培养后再进入种子罐(子瓶比母瓶营养高,接近种子罐配方) 2 接种龄与接种量 大量地接入培养成熟的菌种的优点: 缩短生长过程的延缓期,因而缩短了  发酵周期,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节约发酵培养的动力消耗 有利于减少染菌机会 种子质量的判断方法 通常检测的培养液中参数 pH是否在种子要求的范围之内 糖、氨基氮、磷酸盐的含量 菌丝形态、菌丝浓度和培养液外观 有无杂菌污染 其他参数,如接种前酶活、种子罐的溶氧和尾气等 ⑵培养方法及特点 表面培养 一种好氧静置培养法,不需深层的搅拌和通气,省动力。如醋酸、柠檬酸发酵等。 固体培养 浅盘和深层固体培养,统称取法培养。固体曲的酶活力高。 液体深层培养 易按照生产菌种对代谢营养要求及不同生理时期的要求条件,选择最佳培养条件。 种子培养注意问题 泡沫控制 影响:氧的吸收;二氧化碳排放;缩小发酵容积;引起染菌等 原因:通气、搅拌、成分变化、微生物代谢活动 措施:机械法(振动或压力)、化学法(消泡剂)、改善培养基成分等 染菌控制 原因:设备管道等泄露、灭菌不彻底、空气净化不好、无菌操作不严或菌种不纯等 控制:消毒到位,无菌操作;纯菌种;工艺条件严格控制等 发酵终点判断(P51) 经济因素 最低成本获得最大生产能力的时间 产品质量因素 发酵周期对提取工艺及产品质量的影响 特殊因素 染菌、代谢异常等 合理的放罐时间有实验确定    三. 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   1. 原材料质量:如四环素、土霉素生产中配制孢子培养基的麸皮(wheat b

文档评论(0)

189****614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