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人披见文公》文言文鉴赏.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寺人披见文公》文言文鉴赏

《寺人披见文公》文言文鉴赏   《寺人披见文公》写寺人披说服了晋文公,使得国家又避免了一场动乱的事情。宽宏大量、不计前嫌、虚心纳谏,晋文公正是具有了这些品德才逃过灾祸,并终成霸主,而这也是《左传》所宣扬的为君者的美德,并成为后代衡量君主是否贤明的标准。   吕、郤畏逼,将焚公宫而弑晋侯(1)。寺人披请见(2)。公使让之,且辞焉(3),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4)。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5)。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夫袪犹在,女其行乎!”(6)对曰:“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7)。若犹未也,又将及难(8)。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9)。蒲人、狄人、余何有焉(10)即位,其无蒲、狄乎!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11)。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众,岂唯刑臣(12)”公见之,以难告。晋侯潜会秦伯于王城(13)。己丑晦,公宫火。瑕甥、郤芮不获公,乃如河上,秦伯诱而杀之(14)。   (1)吕、郤:吕甥,即前篇的阴饴甥。郤芮,晋大夫,都是晋惠公的亲信旧臣。晋文公逃亡在外时,惠公要杀死他,所以文公即位后,吕、郤都怕被逼害。畏逼:害怕遭受迫害。弑:古时子杀父,臣杀君为弑。   (2)见:谒见。   (3)使:派人。让:斥责。   (4)一宿:隔一夜。女:同“汝”,你。   (5)田:打猎。中宿:隔两夜。   (6)袪:衣袖。   (7)入:回到国内。其:在这里表示推测语气。之:指为君之道。   (8)及难:遭遇灾难。   (9)唯力是视:即“唯视力”,只看自己力量多大,就尽多大力量。   (10)余何有焉: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11)齐桓公置射钩:鲁庄公9年,管仲奉公子纠与齐桓公战于乾时,管仲曾射中齐桓公革带上的钩,后来他投奔齐桓公,齐桓公能听鲍叔牙劝说,置射钩之仇而不问,任用其为相。   (12)刑人:这里是披自称,国披是受了宫刑的阉人。   (13)潜:秘密地。   (14)诱:诱骗。   吕甥、郤芮害怕受到威逼,要焚烧晋文公的宫室而杀死文公。寺人披请求进见,文公令人训斥他,并且拒绝接见,说:“蒲城的战役,君王命你第二天赶到,你马上就来了。后来我逃到狄国同狄国国君到渭河边打猎,你替惠公前来谋杀我,惠公命你三天后赶到,你过了第二天就到了。虽然有君王的命令,怎么那样快呢在蒲城被你斩断的那只袖口还在。你就走吧!”披回答说:“小臣以为君王这次返国,大概已懂得了为君之道。如果还没有懂,恐怕您又要遇到灾难。对国君的命令没有二心,这是古代的制度。除掉国君所憎恶的人,就看自己有多大的力量,尽多大的力量。您当时是蒲人或狄人,对于我又有什么关系呢现在您即位为君,难道就不会再发生蒲、狄那样的事件吗从前齐桓公抛弃射钩之仇,而让管仲辅佐自己,您如果改变桓公的做法,又何必辱蒙您下驱逐的命令这样,要逃走的人就会很多了,岂只受刑的小臣我一人”于是文公接见了披,他把即将发生的叛乱报告了文公。晋文公暗地里和秦穆公在秦国的王城会晤商量应付的办法。三月的最后一天,晋文公的宫室果然被烧。瑕甥、却芮没有捉到文公,于是逃跑到黄河边上,秦穆公诱他们过河把他们杀了。   “读史使人明智。”从历来的历史故事中,我们应该已经读出应该怎样对待前年的仇敌。个性化的语言使我们看出了晋文公的宽容大度,捐弃前仇,化敌为友的胸怀。而寺人披又是随机应变,机智善辩,足智多谋。对于晋文公,以前自己的攻打对象能够毫无保留的诉说自己所知的情报,体现了待人的真诚,是何等的为人境界!文章虽然不长,但是精简的笔墨描绘将来龙去脉得淋漓尽致,令人叹服。   评价寺人披重耳归宫,晋国换主,原文写得不露声色、平淡无曲,难道真的如此风平浪静、相安无事、皆大欢喜、群臣恭贺嘛答案显而易见。恐怕有些人沾沾自喜,坐等封侯赐赏;有些人居功自恃,心怀鬼胎;有些人战战兢兢,寝食难安;有些人图谋不轨,蓄意谋反......每个人心里想的都不一样,这个时候恐怕人人心里都绷着一根弦,表面不漏声色,内心风起云涌。这时的晋国恐怕是乌云重重压境,万一处理不当,恐怕暴风骤雨倾袭,晋国治乱难料,前途未卜。其实寺人披其后的辩词中也可略见一二“行者甚众,岂唯刑臣”,可见局势不稳也。不过,从现在看来,我觉得那种局面挺有意思的。旁观者便可说风凉话,而身处其中之人,冷暖自知吧。   所以,寺人披未必是大摇大摆的走到公宫,告诉重耳“我要见你”,或许他睡不着觉,吃不进饭,听不进话,整天坐着想啊想、思啊思、愁啊愁也不一定,然后实在没办,既然陷入死地,干脆孤注一掷。所以这个两次杀重耳未遂的人去见重耳时,背后可能藏着极大的勇气、卓绝、惶恐与智慧。   然而也可能恰恰相反,那时有些人的考虑、想法、行为,现代人根本无从理解,只能叹一句“不可能吧,怎会有这样的人,杜撰历史吧”。或许当时他丝毫没有惶恐和卓绝的必要,他就认为认为自己

文档评论(0)

woai118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