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语课堂中随文练笔再思考
小语课堂中随文练笔再思考
一、解读“随文练笔”的内涵与意义
1.何谓“随文练笔”
“随文练笔”,即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写作因素,把写的训练巧妙地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做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使读写相得益彰。
2.历史回顾
记得20世纪90年代初,大家普遍比较关注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读写结合当然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事儿,早在十几年前就有许多名家总结过这方面的经验,在我的案头还能找到《丁友宽读写结合》的相关书籍。新课改的出台,使人文性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削弱了写的训练。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课堂上“书声琅琅”“议论纷纷”,但很少给予学生“妙笔生花”的机会,“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现象较为普遍。
3.回归的意义
工具性是语文的应有之义,如果以付出语言实践去倡导人文性,则显然是舍本逐末之举。为此,在专家学者的倡导下,如今“把写挤进课堂”成了最响亮的话题,写得到了正常回归。的确,写能使读时不明晰的变得明晰,能使思维精密化、感受词语化、思想条理化,写能提高读的质量,使读与写有机结合。“随文练笔”是一个实现高效课堂的途径,它既遵循了语文教学的规律,同时又真正体现了语文课的“语文性”。
二、当前“随文练笔”的误区分析
1.大跃进:每课必写
有的教师认为既然把写挤进课堂,就得每课必写,不管教材是否合适,学生是否适应,不加分析,心中无人,目中无本,只将写进行到底,学生无感而发,无情可抒,无言可说,只能无病呻吟,胡言乱语,东拼西凑地为写而写。
记得在一次教研活动中,两位教师在教一组名家散文《山中访友》《草丛的村落》时都觉得课文文质兼美,最后的教学环节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仿写。顿时学生享受阅读时灿烂的表情消失了,有的皱眉,有的咬笔杆,无奈之下,最后生搬硬套,不伦不类勉强写完。有的学生干脆全文照搬,只将文中“躺在田野”改为“躺在森林”;有的学生,躺着躺着自己就变成了大树,与虫子、小鸟打招呼,没有自然地过渡,显得很突兀。
以上两篇课文的确是非常出色的散文,视角独特,语言诗化,值得好好学。再说注重读写结合,注重写法迁移也没错,但这种写法,作家已达到炉火纯青,无招胜有招的境界,他们对事物具有非常灵敏的感受力,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信手拈来,行云流水。而学生也许见过这样的景,观察过小虫,但并没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并没有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应命而练笔怎么会有效呢?这两篇课文其实更适合背诵积累,以后再慢慢消化,融会贯通,这也是为今后的写作积累素材。
2.单一性:缺失整合
聚焦写的内容与形式,我们经常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如看到课堂上学完一篇课文后,教师让学生来一个真情告白:你想对×××说些什么,想对自己说些什么,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如,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组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展现了伟大的人物形象:《再见了亲人》中的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红军,《桥》中的老支书,《梦想的力量》中那个年仅六岁的瑞恩。学完这组课文教师想:孩子们一定心潮澎湃有话要说,于是设计了这样的写话环节:我想对志愿军战士说……对老支书说……对老红军说……对瑞恩说……
交流写话内容时发现除个别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外,大多数学生语言表达苍白单一,大同小异,基本模式是:×××,你真伟大,你是我学习的好榜样,你真是个舍己为人的人,你太有爱心了,我为你骄傲等。
的确,这些人物可歌可泣,他们的事迹震撼人心,学完课文所有的人都会心潮澎湃,捕捉这种情感的蓄积点,及时练笔,使他们把语言的内化、情感的积淀、思想的领悟喷薄而出,找准了写的时机,凸显了写的必要性。问题在于以下三方面:首先老师给学生固定了写的模式,“我想对你说”只能面对面地倾诉,表达有局限,不能有更广阔的发挥,形式单一;其次,学生缺乏表达技巧,茶壶里煮饺子有话吐不出,缺乏整合;再次,这种写有很强的普适性,似乎很多文章都能运用此法,学生很容易滑向思维定势、语言惰性的误区。如果经常照此设计,对人说,对物说,今天说,明天说,孩子就会不知不觉产生空洞、高调、泛泛而谈的言论,容易出现“人言两张皮”的情况。
3.应景化:缺乏设计
所谓应景化也就是教师根据流行的需要而做出的相应行为,而不是真正的训练需要。看到名师公开课常有这个环节,所以也设计了课堂练笔的内容,缺乏对读写训练点的深入思考,设计泛化。
我们常常看到,在学习一篇课文的同时,教师时常会引领学生提升一种情感,明白一个道理,感悟一段人生。有的教师还往往把练笔的落脚点定位于此,追求高度,无视文本的独特性,练笔徒有空架子。如在一次观摩活动中,听了第一位教师上的二年级课文《父亲与鸟》,最后一个环节是:写广告语,制作广告牌。教师先作了示范:留驻鸟语,留驻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检验科职业安全防护和职业暴露紧急处理.ppt VIP
- 有机肥料检测报告.docx VIP
- 专题19.5 一次函数的应用【八大题型】(举一反三)(人教版)(解析版).pdf VIP
- (高清版)DG∕TJ 08-2075-2022 管线定向钻进技术标准.docx VIP
- 12J12 河北省12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无障碍设施.docx VIP
- 两管理两综合一保护竞赛考试题库-外汇资本项目 .pdf VIP
- 八年级上册数学:专题24 二次根式【八大题型】(举一反三)(北师大版)(解析版).pdf VIP
- 2025年中国四氯化锆项目投资计划书.docx
- 液化石油气钢瓶智能制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备案拿地.doc
- 山西省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2J12 12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无障碍设施.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