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豆种质资源对大豆花叶病毒病抗性初步研究
小豆种质资源对大豆花叶病毒病抗性初步研究
摘要:大豆花叶病毒(SMV)病是危害大豆的最主要病毒病之一,在我国不同地区普遍发生且各地生理小种都有不同。小豆病毒病近年来在各地发生具有加重的趋势,但小豆病毒侵染来源等相关研究不甚清楚。利用大豆花叶病毒流行生理小种对来自国内不同地区的小豆品种进行接种侵染研究,接种SMV于137份小豆品种,调查发病情况发现50个品种发病,症状包括花叶、矮缩、坏死,说明大豆花叶病毒也可侵染小豆,且大多数症状为花叶,破坏寄主的叶绿体功能。2个SMV株系的发病品种数量无明显差异,说明病毒的侵染范围与病毒的致病力强弱无必然联系,只与寄主的“基因-基因”识别有关。该发现为国内首次相关报道,为小豆病毒病的研究打下了相关基础。
关键词:小豆;大豆花叶病毒;接种;侵染;抗病性
中图分类号: S435.65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4-0156-02
收稿日期:2014-01-07
基金项目: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编号:CARS-09);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编号:BE2013379);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编号:CX(12)2024]。
作者简介:陈 新(1970―),男,江苏射阳人,研究员,主要从事豆类作物的遗传育种及病虫害防控研究。E-mail:cx@jaas.ac.cn。
我国小豆栽培面积约33.3万hm2,年总产量在50万t左右。病虫害是危害小豆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田间病虫害而使小豆产量损失在30%以上,还不算由于仓贮豆象引起的产量损失,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小豆的生产与贸易。小豆病毒病是危害小豆的最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各地复种指数的提高、自然灾害的多发,呈现日趋严重的趋势。
国内外学者对小豆病毒病种类、分离方法等进行了初步研究。在病毒种类及鉴定方面,赵国防应用ELISA异种动物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了天津市红小豆病毒类型,结果表明天津市郊县红小豆存在CMV(黄瓜花叶病毒)、CAbMV(豇豆蚜传花叶病毒)、AMV(苜蓿花叶病毒)、BBwV(小豆萎蔫病毒)4种病毒类型,其中以CAbMV、CMV 2种病毒为主要类型,分别占检测样品总数的46.83%、40.80%,而AMV和BBWV 2种类型的病毒数量很少[1]。天津市郊县红小豆在田间自然感染情况下存在CMV和CAbMV 2种病毒的复合侵染现象,复合侵染率达16.95%。Lizuka从小豆中分离出小豆花叶病毒(AzMV)、豇豆黑眼病毒(BlCMV)、菜豆普通花叶病毒(BCMV)、豆类黄化花叶病毒(BYMV)、黄瓜花叶病毒(CMV)和木薯叶病毒(AMV),田间试验中各种病毒均对小豆产量构成一定影响,其中小豆花叶病毒导致小豆减产3.5%~93%,黄瓜花叶病毒导致小豆减产18%~25%,豇豆黑眼病毒导致小豆减产33%,木薯花叶病毒导致小豆减产70%,在251种豆类品种中鉴定出23份高抗病毒病资源[2]。郭京泽等从河北省赤豆实生苗上获得1个分离物,种传引起赤豆产生疤状花叶,经汁液摩擦接种,桃蚜、豆蚜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SDS-免疫双扩散试验表明它与黑眼豇豆花叶病毒(BICMV)血清学关系十分密切[3]。研究认为,赤豆花叶病毒河北省分离物为BICMV,河北省赤豆种子携带该病毒百分比为3%~5%。韩国的Nam等从小豆品种中分离出AMV、CMV、AzMV等3种病毒并进行了抗血清鉴定,同时对这3种病毒所引起小豆的叶片黄化、花叶、矮缩等不同症状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研究[4]。
以上研究目前仅集中于对病毒病种类的划分、传播媒介的研究等,而对小豆病毒病的来源、与不同近缘作物的交叉传播等方面研究甚少,对大豆花叶病毒病不同生理小种对小豆侵染的可能性的研究目前在国内外仍是空白。为研究大豆花叶病毒病不同株系对小豆不同品种的侵染情况,特进行本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所需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的2个株系SC3和SC15均由南京农业大学大豆改良中心提供,137份小豆品种为笔者所在研究室收集保存的小豆资源(编号为XD006至XD154,不连续),其中100份为湖北省保存的来自中国北方和南方的不同地区的小豆资源(为最新筛选的国家小豆核心种质,在其他农艺性状各方面均有显著特点),包括来自国内的不同粒色的小豆品种(图1),其余为目前国内最新育成的来自不同生态区的小豆品种(编号为SXD001至SXD037)。将收集和保存的来自全国各地的137份小豆品种每品种取30粒,分3次重复,每重复10粒,于2011年5月23日分别均匀播种于加有营养土的盆钵中,在玻璃温室内盆栽种植,待出苗后每盆钵定苗3株。
待全部小豆品种处于2~4张复叶时,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2022更新版).pptx VIP
- 2025【比亚迪汽车SWOT、PEST分析3600字】.docx VIP
- 专题03配方法的十大应用(举一反三专项训练)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附答案】.pdf
- 小学英语语法课件-人称代词课件(全国通用版)(共90张PPT).pptx VIP
- 2005斯马鲁森林人维修手册.pdf VIP
- 新解读《GB_T 25921 - 2010电气和仪表回路检验规范》最新解读.docx VIP
- 大气渐变公司简介企业宣传PPT模板.pptx VIP
- 保险行业大数据风控模型构建与应用方案.doc VIP
- 企业宣传模具公司简介ppt模板.pptx VIP
- 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除法》分数除法知识点整理.pdf VIP
文档评论(0)